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基地装备 >详情

通信装备维修训练基地(回忆训练基地组建前后的片断(一))

发布时间:2024-01-11 16:58:52 基地装备 385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86年2月我从训练部电子技术教研室调到部机关教务科任科长,负责教学的组织、计划和管理工作。

通信装备维修训练基地(回忆训练基地组建前后的片断(一))

1986年底,第24试验训练基地改编为国防科工委训练基地,主要担负士官和技术兵的培训任务。在训练基地组建之前,根据当时军队干部制度的改革和基地有一定的办学基础这两个因素,国防科工委决定在24基地试行士官生的教学训练。1986年5月30日,国防科工委向训练基地下发了《关于招收士官学员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基地于9月份招收了第1期士官生,作为士官教学试点。当时开设了电子技术、载波、通信线路、财会4个专业。

在招收第1期士官生之前,基地虽然已有5年中专教学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在组织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当时的情况是:1985年7月基地结束了5年中专教学,83级学员按原计划毕业,84级学员迁至国防科工委干部学校继续学习,相当部分教员及绝大部分教学仪器、设备也随迁调到了干部学校。

这样要进行士官培训面临的困难很多,一是士官教学是新生事物,没有经验可鉴,士官在我军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对士官培养的目标、要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实施等都没有经验;二是师资力量相当薄弱,5年中专教学结束后,除一些教员调往干校,又加上部分转业,

至1986年初,新老教员仅有25名,显然教学力量严重不足;三是教学配套设施与实际要求差距很大,原中专办学时在校学员才360多名,而进行士官和技术兵培训要增加到1300人左右,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活动场地等均需要扩建、改建和维修;四是营具、炊具和教学设备需要迅速补充,基地在5年中专教学时,已经建成的8个实验室,在1985年与干校合并时就带走了7个实验室的教学设备,仅存一些能做基础实验的仪器等,且数量也不多,

又比较陈旧,因此,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而士官训练的经费渠道尚没有理顺;五是没有现成的适合士官教学的专业课、基础课的教材。

针对上述的实际情况,基地为保证1986年士官训练试点及以后士官和技术兵训练任务的完成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我作为“智囊团”的成员,以下几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

(一)

由于士官教学是新生事物,如何办好士官教学我们当时都心中无数。基地在1985年底成立了以段中林参谋长为首的研究小组,群众称作“智囊团”。参加人员有训练部李庆华副部长、基础教研室张祥余主任、无线测量教研室李仁刚主任、光学教研室黄新主任、测试电化教研室王永贵主任、作训科张才庆科长等,当时我也参加了这方面的工作,对士官这一特殊层次的培养目标与要求,是中专还是中技,结合国防科工委的特点应开设什么专业,课程设置深度等方面,谁也心中无数。为了解决办学中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开了几次会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最后大家认为士官教学既要区别于中专教育,又要区别于中技教育,在知识面上要达到中专,内容深度上又要略低于中专;而在实际动手能力上要高于中专教育。随后在1986年3月基地分别派出了3个调研组。一组由高红令、秦玉宣、尚勇组成到杭州、上海、南京一带对电子类中专学校进行调研;二组由黄发远、唐跃平、徐万元组成到成都、重庆、西安,对通信类专业学校进行调研;三组由林章玉、孟书平、宁卫东组成到武汉、襄樊、定县对后勤财会类学校进行调研。他们回来后向基地做了详细汇报。通过调研获得了很多宝贵的资料,为士官训练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设置安排等提供了依据,为士官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

当时基地在师资力量方面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工作需要的情况下(1986年初,教务科统计在职教员仅有25名),为做好1986年9月份士官训练试点及以后士官和技术兵培训的准备工作,我们采取了三个解决办法:一是从基地现有的技术干部中选调教员;二是从外单位商调所开专业需要的教员;三是争取分配到一些军内外院校的毕业生来基地任教。1986年4月基地指派我和干部科穆宪龙副科长到当时的实验站、通信站、修理营等单位,用了两天多时间,对技术干部进行逐个摸底考察,考察内容主要是所学专业、学历、有无当教员的基本素质等。很快就选调了张树坤、王廷豪、范尚友、李继双等25名科技干部,充实了教员队伍,基本上解决了9月份士官基础课教学的需要。

1986年下半年,原昆明军区通信训练大队和技工训练大队要缩编,不少教员即将安排转业,而我们基地尚缺通信专业和技工专业类教员,当时段中林参谋长、夏宝忠副部长、吴西鼎科长、刘天禄干事和我等先后多次到汤池通信训练大队(位于离昆明60公里的宜良县境内)和昆明军区技工训练大队(在昆明)商调教员。在汤池通信训练大队商调教员的过程是由大队介绍并推荐,然后我们与愿意来基地又是经推荐的教员逐个见面,对其所学专业、任教时间、教学能力、有什么要求等进行了考察和了解。通过多次协商,调来了缪祥武、张基亮等7名通信教员和1名政治教员、1名军体教员,从技工大队调来4名技工教员,共计13名教员。从而加强了通信专业和汽车修理工技术兵专业的教学力量。在这里要顺便说一下的是,除商调教员外,汤池通信训练大队还支援了不少仪器、设备和教材,这是意外的收获。基地1987年开始担任士官和技术兵的教学任务,为从根本上满足教学需要,从1986一1988年又接收分配到基地的军队和地方院校毕业生约120名,进一步充实了教员队伍,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