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基地装备 >详情

总装备部三十七基地,原总装备部31基地

发布时间:2024-04-05 08:54:13 基地装备 0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总装备部三十七基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总装备部三十七基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抗战期间,国军士兵的标准装备是什么?

其实国军并没有标准装备,由于派系不同,以及后勤保障水平的问题等等,抗战中的国民党军差异很大,甚至军队之间的弹药体系都不同,因此也就谈不上标准装备了。

总装备部三十七基地,原总装备部31基地

就拿步枪来说,当时中国军队的步枪也是五花八门,东北军的日械,西北军装备了不少苏式莫辛纳干步枪,中央军装备的中正式步枪,滇军使用的法国勒贝尔步枪等等,这些步枪子弹互不通用,这就对战时的后勤补给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尤其是一些部队调动到其它地域,往往会面临补充上来的弹药无法使用的问题。

就拿中央军来说,很多人对其的印象就是德式M35钢盔,中正式步枪等这些装备,但是实际上即使是M35钢盔,中央军的装备数量也不大,更多的使用的还是战斗帽而没有头盔可用。而至于武器,差别也很大,比如著名的德械师,其实是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下意图建立的调整师,这些部队装备要比普通的中央军好的多,中正式步枪、MP18冲锋枪、M35钢盔,德式火炮等都有装备,但是到抗战全面爆发前完成改编的部队数量太少。

而当时大多数中央军士兵的装备就是更老旧的汉阳造步枪、战斗帽、布鞋等等这些简单的物品。而对于更多得不到中央后勤支援的地方部队而言,就要自力更生了。比如说川军,其武器装备水平就很差,机枪装备数量极少,更不用说火炮了。而且实际上,打草鞋不仅仅是当时八路军等部队的习惯,很多中央军、地方部队也有这个习惯,因为布料等供应不足,草鞋在这时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很多士兵闲了就会打草鞋,因为其磨损太大,需要频繁更换。

而在后来,美国开始对中国进行援助后,主要得到这些援助的还是中央军,比如当时的驻印军,不仅武器装备全部采用美军装备,连制服、薪资水平、后勤等都是美军水平,和国内的中央军又不是一个级别了。

如果只说是中央军的理想标准装备,那就方便多拉,毕竟那个军阀时期各路地方大佬自购仿制的各路武器装备加起来足够开个全世界最全的武器博物馆了。

这个所谓的理想装备先看1932年只是制式兵器会议定下的表

当然,这个表上的装备并没有完全拍板落定,而且由于住所周知的原因,当时国府那边还没空去落实制式武器。这事儿到1935年才算有个大概的框架,也是我们后来都比较熟悉的那些装备。

步枪方面不多说,基于毛瑟1924标准型的中正式,当然由于老汉阳的存量和生产线巨大,因此整个抗战期间还是汉阳为主,中正为辅。(跟我念,chiang-常 kai-凯 shek申)

轻机枪方面虽然之前两次会议中都指定了法国哈奇开斯1931作为制式武器,但考虑到当时国府已经有大量捷克ZB26的存量和仿制生产线,而且两者性能效用类似,同时考虑到训练成本,因此改用了捷克式轻机枪。

重机枪本来也是考虑哈奇开斯1930,因为一开始军方认为水冷式的重机枪已经过时,气冷才是未来。但考虑到火力持续性和重新仿制气冷重机枪非常麻烦,因此依旧使用二十四年式重机枪(MG08山寨版,但三脚架比MG优秀的多)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德械师,美械师等等极少数精锐部队。其他绝大部分陆军单位,都是非常惨淡。

以中条山部队为例子,这里的部队,就是一年两身灰布军装,都是土布制作。还有一条装粮食的布袋子,鞋主要是自己制作的草鞋。棉大衣,一个步兵班2件,只有站岗的士兵,才能穿军大衣。

棉衣比较匮乏,因为实在缺少棉花和布匹,甚至还发放过棉短裤,这种匪夷所思的服装。每天连队一半的士兵,都要去黄河边搬运粮食柴草,另外一半士兵大部分要忙于磨面,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打柴,只有极少数人实际进行军事训练。

按照标准,每名士兵会发武器,但是,一个师当中70%的士兵,实际上都是搬运兵。一旦行军,由于没有汽车,也缺乏骡马。

所有的帐篷,通信器材,电线,炮弹,迫击炮,锅碗,被褥,粮食,还有,工兵器材,甚至是山炮这种重武器,以及磨盘这种沉重的物价。都需要分解成一小份一小份的,由士兵自己用扁担挑着行军。

美国记者白修德说过,中国军队第62军在行军的时候,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就靠两条腿行军,没有重武器,只有几门一战时期的山炮。由于没多少炮弹,开炮时几如守财奴算金币,根本舍不得拿出来用。

大约三个士兵,才有一支步枪,第62军还是当时军委会直辖部队,由此就知道,大部分部队的配置水平了。这个部队肩挑人抗,从广东北部徒步穿越山区增援湖南衡阳,随后又从湖南徒步穿越层层大山去增援广西,所有士兵身心俱疲。最后战死病死过半,只剩下7000多人。

答:中国军队在抗战时期的武器来源非常的杂。这基本上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军工业实在太落后了,导致军队的武器配置也是参差不齐。抗战初期,国民党有178个师,总作战兵力在200万人以上,数量相当于侵华日军的3倍。但按照欧洲标准衡量,绝大部分只算是准军事部队,连正规陆军都算不上。其中,大约只有30个师勉强算是轻装步兵师,只有6个是按德国标准建立的轻步兵师,中国全国当时只有一个机械化炮团。这还是正规军了,更不要说是军阀部队或者是共产党的军队那个装备就更弱了。

我们就来简单的盘点一下关于武器装备的问题。

一、钢盔。

钢盔作为几乎是唯一的保护工具是判断这只部队是不是正规军的重要指标。国军中的德械师最典型的装具就是德制M35钢盔。此钢盔于1935年定型,所以命名为M35,刚刚定型就接到了来自中国的大订单,有22万顶之多。德国军方决定首先满足中国的需要,就这样,中国军队成为了M35钢盔的第一批用户。

但是在战事的进行过程中M35钢盔消耗殆尽。到了抗战中期基本上就见不到了。

其他中国军队的主流钢盔是英制MK-2型“托尼”(TOMMY)钢盔,它的外形像扁平状的锅子,又像飞碟,所以也叫“飞碟盔”。这是英国一战时期的钢盔,只能防止炮弹破片。

虽然有点落后,但是总比没有要强。

二、枪械。基本上作战要有枪吧。这里就讲几款经典枪械

1.勃郎宁M1900式手枪:枪牌撸子,是比利时国营赫斯塔尔公司早期大规模生产的第一种约翰·勃朗宁自动手枪。上海兵工厂和金陵兵工厂大量仿制此枪。

2.汉阳八八式步枪:又称老套筒或汉阳造,由张之洞所建立的汉阳兵工厂获得德国授权生产的1888年式步枪,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款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在清末一直到朝鲜战争都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步枪之一,在军队服役超过60年,可以说是20世纪初中国军队的代表性武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总装备部三十七基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总装备部三十七基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