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基地装备 >详情

旅游装备集聚基地(引资超1300亿 再推六大集聚区)

发布时间:2024-01-09 23:34:27 基地装备 311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继去年底发布深港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等首批六大集聚区后,前海又启动新一批六大集聚区建设,形成“6+6”产业集聚格局,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端要素集聚发展。

普华永道发布的《2023年度前海合作区营商环境蓝皮书》显示,前海已基本实现营商环境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目标。

旅游装备集聚基地(引资超1300亿 再推六大集聚区)

?2023前海全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会吸引了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港资企业、央企、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前海,总投资金额超1300亿元。

11月9日,由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主办,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市商务局指导,南山区政府、宝安区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前海全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会吸引了全球名企和投资者的目光。

大会以“投资前海、共赢未来”为主题,继去年底发布深港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等首批六大集聚区后,重磅再推“人工智能、供应链、集成电路、海工装备、航运服务、国际咨询”新一批六大集聚区,形成“6+6”产业集聚区新空间格局,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端要素集聚发展。

活动充分展现前海的经济活力、政策引力、创新动力,提振国内外企业、人才来前海投资发展的信心,吸引了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港资企业、央企、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前海,总投资金额超1300亿元,为前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注澎湃动能。

?启动新六大集聚区

加快现代服务业高端要素

集聚发展

深圳市副市长,宝安区委书记、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守睿在致辞中表示,2023前海全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会,是在新起点上为企业和人才竭尽所能提供一流营商环境、优质产业空间、广阔发展舞台,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前海将聚焦改革,营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聚力开放,打造畅通内外的开放合作平台;聚心服务,构筑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高地。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香港企业迎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香港特区政府也将积极协助香港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其中,香港贸发局已推出GoGBA一站式数码平台,并在深圳建立香港贸发局大湾区服务中心,在前海设立服务站,提供政策和市场咨询服务。此外,香港贸发局提出的内地发展支援计划通过举办培训、交流、商务考察等活动加强了对内地港商的支持,加深了港资企业对内地营商环境和市场的了解,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内地市场。

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前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黄晓鹏表示,在去年的招商大会上,前海启动了“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招引、培育全球前50、中国前20的金融、商贸物流、信息、科技、文化创意、商务、航运、公共服务等8类全球服务商,目前已集聚瑞银、碧辟、德莎等146家企业。同时,首批推出“风投创投、天然气贸易、融资租赁、跨境电商、涉税服务、高端智库”等六大集聚区,构建了更完整、更多元、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一年过去,这些集聚区成效初显。风投创投集聚区引进140家风投创投机构,管理基金规模1800亿元;融资租赁集聚区引进租赁企业1485家,行业规模1744亿元;跨境电商集聚区引进119家跨境电商企业,今年1—10月进出口额394亿元、增长31%;天然气贸易集聚区引进58家龙头企业,今年1—10月贸易额183亿元、增长54%,并于近期升级为大宗商品贸易集聚区;涉税服务集聚区引进22家全国百强机构,近期升级为财税服务集聚区。

在此基础上,此次前海又加推“人工智能、供应链、集成电路、海工装备、航运服务、国际咨询”等新六大集聚区,为全球企业落户前海提供空间、政策、服务等全方位支持。

其中,“人工智能集聚区”将促进人工智能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引育通用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等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

“供应链集聚区”则支持供应链企业设立总部机构、代表机构,构建前店后仓、线上线下、金融科技、畅达全球的商贸“生态链”。

“集成电路集聚区”依托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中心,打造集成电路集散中心,同时聚焦芯片设计,集聚高端芯片设计创新平台。

“海工装备集聚区”聚焦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将引进涉海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载体、基地、分支机构,集聚海洋高端智能设备、工程装备等企业。

“航运服务集聚区”聚力发展港口运营、船舶运输等运输及配套服务,不断扩大船舶租赁、汽车海运出口等业务。

“国际咨询集聚区”以打造国际人才到大湾区的第一站和首选地为目标,将重点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的总部机构、服务中心、展示中心。

?支持全球服务商“提速换挡”

出台十大举措扶持全球服务商集聚发展

大会首发了《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关于促进前海全球服务商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旨在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前海服务业新体系,促进前海全球服务商集聚发展。

《若干措施》包括十方面举措,在支持企业用好“双15%”所得税优惠、便利获得国家部委政策支持基础上,叠加享受突出贡献奖、落户奖励、租金补贴等多项奖励。比如,突出贡献奖指每年安排一亿元专项资金作为奖励资金,对在产业发展、自主创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高管和个人,给予每人每年最高150万元的奖励,每家企业最多10人。落户奖励则指租用办公用房最高给予一次性300万元资金支持。租金补贴指按60元/平方米/月进行补贴,连续36个月,每年最高500万元。

前海管理局还联合爱思唯尔、香港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发起“全球科学家学术度假计划”。该计划瞄准全球和国家创新发展关键领域及战略方向,打造顶尖科学家之间交流学术观点、分享前沿信息的创新平台,进而推动一批有影响力、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全球科学家在前海设立研发中心并进行项目产业转化。

大会上,香港科技大学蓝色智能设施和机器人新型研发机构项目(筹)、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香港大学马毅教授团队下一代机器人智能系统项目隆重亮相,标志着前海深化深港协同创新取得阶段性进展,其落地将分别推动海洋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探索技术产业化路径,以及强化市场应用场景,全面助力前海、深圳乃至大湾区科技高质量发展。

此外,前海管理局还正式发布InQianhai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网站,提供国际化视角下人才来华全生态全链条服务,可实现就业、创业、生活、学习支持等模块的场景化线上服务。

大会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重点港资、上市公司等共42个投资项目落地前海,总投资金额超1300亿元。如全国百强会计总所尤尼泰振青的总部将迁到前海,成为深圳第二家、前海首家百强会计所总所。此外,还有华为生态伙伴怡和公司注册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以及百度智行科技(深圳)公司、中粮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西门子数字科技、阿里巴巴平头哥、中建国际医疗、伟测半导体、北燃能源、紫金矿业融资租赁等的落地。涵盖新能源、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产业领域,投资金额大,引领性强。

会上,前海联动香港和南山、宝安,借助香港投推署、香港贸发局等推介平台,面向全球12个国家(地区)以及国内经济中心城市,举办50场以上招商推介活动,通过“参展+推介+政策宣讲”等形式,推介前海金融、科技、船舶航运、大宗商品贸易等多个产业优惠政策和营商环境。

企业声音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商慧杰:

“西门子将继续加大在前海布局”

此次大会中,西门子宣布数字科技项目落户前海。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商慧杰表示,在数字化与低碳化的“双轮驱动”下,西门子正在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西门子在华首个数字平台互联业务基地已落户前海。

“我们选择前海最看重的是前海在制度创新、改革创新以及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未来西门子将继续加大在前海布局,将与生态合作伙伴、前海一起探索新领域、新技术推广。”商慧杰说。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

“扎根前海打造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我们扎根前海,前瞻布局先进算力底座,持续打造多元标杆应用示范。”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表示,由前海科创集团作为主体投资90%、商汤科技投资10%组建合资公司建设运营的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已开工建设。

该算力中心将聚焦人工智能算力高地、技术自主研发创新、赋能传统产业等重大需求,建设支撑香港、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体系。基本形成“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产业生态,将前海打造成为全国算力成本洼地、模型输出源地、数据共享高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水平全国领先、国际先进。

“前海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地方,拥有全球领先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鼓励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利用完善的政策配套,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提供沃土。我们将立足大前海、融通湾区、辐射全国、接轨国际。”杨帆说。

香港科技大学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福民:

“建设集聚区将对产业产生‘虹吸效应’”

香港科技大学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福民表示,该校正与前海携手共建“一个研究院和三个实验室”,打造国际化蓝色经济科技研究平台。其中,研究院是正在筹备的香港科技大学(前海)蓝色智能设施和机器人研究院,实验室则分别是水下作业机器人实验室、水声通信实验室和智能移动海洋物联网实验室。

张福民对前海启动新一批集聚区建设非常支持。“将同领域企业放在一起,对产业有很大促进作用。产业需要不同企业联动协作,虽然互联网已经很发达,可以远程解决许多事情,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人与人的沟通,所以建设集聚区非常重要。”张福民认为,聚集区将产生“虹吸效应”,能够将上下游企业和各类优势资源要素吸引过来。

普华永道发布《2023年度前海合作区营商环境蓝皮书》

前海营商环境接近香港、新加坡水平

○“深港市场一体化”成效明显

○多项评估指标国内国际领先

○基本实现营商环境具备全球竞争力目标

“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10项效率指标评估中,前海总分已接近香港、新加坡水平!”11月9日,在2023前海全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会上,普华永道发布《2023年度前海合作区营商环境蓝皮书》,经过对前海2022年—2023年营商环境的综合评估,认为前海整体营商水平优异,深港一体成效明显,营商环境在2025年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目标基本实现。

前海“深港市场一体化”

成效明显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前海构建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前海模式,推出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其中78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指数蝉联全国自贸试验片区第一。

截至2022年累计注册港资企业9727家,使用港资296亿美元。在外资集聚方面,2022年实际使用外资占深圳的53.5%;至今累计有158家世界500强集团在前海设立1042家企业。

“普华永道为前海合作区进行营商环境评估,既为广大的内地和香港外资企业投资前海提供参考,也协助前海合作区对标营商环境最高评价标准,进行持续提升。”张立钧表示,此次评估聚焦前海特色,为前海量身打造“10+3+3”的评估指标组合。

其中,“10”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Doingbusiness,简称DB)指标,目的是在同一评估体系下,将前海评估结果与世界前沿经济体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判断前海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第一个“3”为前瞻指标,即营商环境成熟度(BusinessReady,简称B-Ready)体系较DB体系3项变化较大指标,分别为“获取金融服务”“雇佣劳工”和“促进市场竞争”,对此3项指标专门评估,使评估更具完整性和前瞻性,为前海今后的营商环境评估找准发力点。

第二个“3”为前海特色指标,即“外商投资”“政务服务”和“贸易自由”3项指标,可与国内部分区域横向对比,旨在观察前海合作区在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改革情况,兼顾了前海叠加自贸区、综保区的特色和优势。

从评估结果来看,前海合作区整体营商水平优异。世界银行10项效率评估指标,前海总分接近香港、新加坡水平,其中“开办企业”“获得电力”“执行合同”和“跨境贸易”4项指标国际领先;3项B-Ready前瞻指标亮点突出;3项前海特色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基本实现营商环境具备

全球竞争力目标

张立钧认为,前海营商环境亮点纷呈,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特征显著。

笔者了解到,在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方面,前海已出台“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成立前海合作区公平竞争委员会,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审查、市场竞争状况评估。企业最快可当天线上零成本开办,开办效率国际领先。全国首创通过录音录像完成电子签名授权的“双录签名”,便利企业开办流程。

同时,前海联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发布《关于协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的十六条措施》,支持香港知识产权在前海合作区转化运用,打造知识产权跨境服务体系。深圳税务推出“海外版电子税务局”,非居民企业只需在线上完成申报并上传转账缴税凭证,即可完成缴税。联合前海税务局实施“深港澳办税易”项目2.0版,目前已在港澳地区设置3个跨境导办点,实现113项税费业务事项无差别、便捷化办理。

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前海打造深港国际法务区,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7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设立在前海合作区。落地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第一国际商事法庭的“司法终审”和深圳国际仲裁院的“一裁终局”,全国唯一。前海法院搭建“法官+法律专家+香港地区陪审员”的域外法查明互补机制,将域外法适用的节点延伸至诉前调解和案件执行等环节,前海法院适用域外法审理案件194件,其中香港法适用案件124件,为全国最多。

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海关总署出台18条措施,推进深港检验监管规则衔接,推动大湾区组合港“多港如一港”,实行“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建设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以前海综保区内准入仓配企业为试点,为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供应链企业提供通关便利措施。前海合作区深港国际金融城入驻汇丰、瑞银、安盛、渣打等320余家金融机构。深圳征信公司与前海合作区内银行合作征信数据“北向通”试点业务,服务港企融资超100万,并深入对接超100家港企需求。前海合作区与境内外有关监管部门协作推进探索数据“南向通”场景,服务境外中资企业融资,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深港联合发布风投创投18条措施,提升创新资本跨境流动便利度。

“从此次综合评估中可以看出,前海合作区2025年的营商环境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张立钧说。

下一步,前海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大力度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更大力度提升国际竞争力,更大力度招商安商稳商,加快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撰文:张玮

图片均由前海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