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基地装备 >详情

总装备部21基地警卫防化(尼克松访华时的特别警卫)

发布时间:2024-01-12 20:42:38 基地装备 608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1975年2月,毛泽东会见第二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有人称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在尼克松访华前几天,有关部门得到情报:敌对势力千方百计破坏尼克松访华,可能使用放射性物质对尼克松进行伤害。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由周总理亲自领导,周总理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要求总参防化学部派人执行保卫任务,确保万无一失。

总装备部21基地警卫防化(尼克松访华时的特别警卫)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总参防化学部派出防化研究所的朱瑞华、王凤江两位技术专家,在研究室主任刘毅带领下,协助北京卫戍区警卫某师防化连执行保卫任务,负责技术指导。射线对人体的伤害途径,一是外照射,就是放射性物质直接从外部照射人体,以β、γ射线为主;二是内照射,就是放射物通过饮食等进入人体,从体内发出射线,以α、β射线为主。这次任务是在外交场合,不能拿着仪器公开测量,要既能当场发现放射性物质,又比较隐蔽,不影响正常的外交气氛。

大家开动脑筋,确定了行动的技术方案。1.由警卫某师防化连携带某型射线探测仪,对尼克松等外宾经过的通道和参观游览、生活的地方,进行大范围的普查和探测。2.由朱瑞华、王凤江两位防化专家及工化处参谋,使用新型射线探测仪,对会谈、生活的房间和使用物品、车辆等,提前进行重点探测检查。3.由中央警卫局的一位科长及参谋,随身携带袖珍射线指示仪,以接待服务人员身份出现,在会场、宴会厅等处,对食品、饮料、香烟等可能使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载体,进行重点监测。4.随队携带大型防化分析及射线精密测量仪器作为后备,一旦在现场发现放射性物质,迅速、精确地测试分析出准确的数值来。

方案落实的关键,是要有执行任务的技术手段——能发现放射性物质的射线探测仪器。当时,部队装备的射线探测仪,体积都比较大,缺少袖珍型的仪器。怎么办?突击设计组装,一切为了任务需要!

防化兵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凤江协助卫戍区工化处,组织某师防化连熟悉任务、地形道路、探测目标,按分工进行演练和侦测;另一路由刘毅和朱瑞华负责,设计组装袖珍指示仪,并协同中央警卫局执行特殊地点的保卫任务。

射线指示仪被装在当时盛行的、带有打火机的铝制香烟盒中,采用声光报警,伪装巧妙。但中央警卫局的同志提出,在外交场合使用的仪器,由喇叭报警,万一有了情况,喇叭“呜呜”乱叫,岂不大煞风景,提出要用耳机来报警。

此时,离执行任务只有最后一天了。朱瑞华与工化处的陈参谋,立即乘车到市内各商店采购耳机和插座,并电话通知有关人员,作好连夜改装仪器的准备。北京各大商店均无货,耳机和插座买不到!

深夜12时,朱瑞华空手返回,只带回一条信息:北京无线电厂正在生产袖珍收音机。刘毅和朱瑞华立即拿着介绍信,赶到西郊该厂时,工厂已下班,只有值班巡夜工人。

“我们是要完成周总理交给的特殊任务……”巡夜工人一听,非同小可,赶忙将住在工厂附近的厂革命委员会主任找来。这位厂革委会主任是空军干部,一看时间紧迫,当即让值班人员撬开总装车间的门锁,从生产线上拿了10套耳机和耳机插座,只让打了个借条。

事后,防化兵的同志将支票送到工厂结账。厂领导说:工厂连门锁都撬了,还要什么钱?借条留给工厂作为支援这次接待任务的纪念吧!

耳机拿到,连夜直接送到装配室,立即安装。此时已是20日凌晨2时。安装完毕,经全面调试,达到了预期的指标和要求。

现场指挥由卫戍区工化处处长刘增彦和刘毅共同负责。

尼克松来华前两天的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南部二楼会议室,召开了保卫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警卫局、总后军事医学科学院、工程兵、防化兵等系统派来参加执行任务的业务领导和专家。

会上检查了各方面准备工作情况,研究了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应对办法,对一些可能出现而没有部门负责的问题采取了预防补救措施。

20日上午,防化兵与中央警卫局同志一起,演练探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对特殊地点、场合的监测,并进一步进行了任务分工。

王凤江到卫戍区工化处值班,协助工化参谋直接指挥防化连执行面上的侦测任务,凡外宾将要通过的地方,都要提前探测一遍。刘毅和朱瑞华住在民族饭店二层,随时与工化处保持电话联系,根据情况到现场进行放射性检查;在尼克松及其随员、外国记者、技术人员等活动的地方,如出入机场、住宿的民族饭店以及外宾携带的行李、物品等,利用随身携带仪器靠近目标监测。

那年2月下旬,正逢寒冷的冰雪天气,外面套件大衣足可遮掩仪器而不被注意。

尼克松访华人员分四处居住:记者及工作人员住民族饭店,尼克松、基辛格及智囊团住钓鱼台18号楼,罗杰斯、格林、齐格勒等美国国务院工作人员住6号楼,卫星转播站技术人员住机场招待所。对这些住处,防化兵都进行了放射性监测。

对于接待尼克松这样的人物,大家都没有经验,不知道怎样做才好。周总理对此早有预见,提出“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的八字方针。但尼克松到来之前,每个人都有些紧张,连见多识广的记者也不例外。

2月21日,尼克松座机到达之前,在机场停机坪上,一位中年记者拘谨地问在现场执行任务的刘毅:“我站在这里可以吗?”

刘毅反问:“你们领导是怎么布置的?”实际上,刘毅也不知道他应在哪里迎候合适。

11时30分,波音707专机准时降落。周总理、叶帅健步迎上前去。尼克松及其夫人从机舱走下舷梯,笑容满面地伸出了右手。周总理从容向前,与尼克松握手。

当天,记者们在报道中,重点描述了这次不平凡的历史性握手。18年前,在日内瓦,杜勒斯不肯与周恩来握手。而今,却是尼克松前来北京与周恩来握手了。

午间,在民族饭店就餐。我国记者和工作人员一改往日的紧张情绪,在餐桌上的话语特别多。

尼克松也一改过去的傲气,在周总理面前变得谦虚可亲了。以后几天,气氛越来越友好轻松。

接待尼克松的工作看似平淡,但实际上动员了多方力量。如天气预报访问期间将出现雨雪,当时我国尚无扫雪机,人工扫雪太慢,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有关部门也是边设计边加工,仅用二三天就改装出二三十台扫雪机。尼克松所到之处,道路清扫之快,使各国记者称奇。

又如游览故宫,为保证安全,当天的游客门票全由东城区组织发放。当尼克松到达太和殿、走近皇帝座位并与叶剑英元帅交谈时,人们出于好奇,涌上前去。保卫人员只轻轻地说了句:“怎么向你们交待的?”群众就自觉地散开了。但有些工作也做得过了头,在八达岭长城上,安排女学生在冰天雪地中跳猴皮筋。外国记者看出了破绽,作了报道。

所有群众活动的场合,防化兵都进行了现场检测等必要的保障。

美方人员刚下飞机时,同样也显得很拘谨。起初,他们派陆战队员在18号楼门口站岗,后来看到我方人员态度友好,工作认真负责,安全无问题,就把己方门卫撤了。美方保卫工作负责人、海军中校豪跟着尼克松到处参观游览,玩得很开心。

尼克松越来越高兴,参观时和叶帅谈笑风生,经常哈哈大笑。后来他在上海举行告别酒会时,竟高兴地在告别词中即席发挥说:美国人民要和中国人民一起,将世界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这句话有些过头,经周总理做工作,才没有见报。

保卫组的工作人员,每天工作虽很紧张,心情和其他人一样,越来越感到轻松愉快,但对工作还是一点也不敢马虎和放松。

后来有人传话,说周总理知道防化兵派人来执行任务,他感到放心。防化兵得知这消息,对工作更加认真、仔细,不敢有丝毫疏忽和懈怠,从每天的侦测情况分析,并没有发现任何放射性物质的蛛丝马迹。

当尼克松访华的最后两天,离京去上海、杭州参观访问时,有关领导指示防化兵可不再派人去上海、杭州。防化兵对外宾工作、生活过的人民大会堂、钓鱼台、民族饭店、机场、卫星转播站及遗弃的书刊废品等杂物进行侦检,都没有发现问题。

事后,中央办公厅给总参防化学部来文,表扬防化兵所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