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制造技术与机床杂志(「机床杂志社重磅原创」上海机床百年沧桑(一))

发布时间:2024-02-27 07:11:44 制造技术 137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编者按】

制造技术与机床杂志(「机床杂志社重磅原创」上海机床百年沧桑(一))

世间百年,如驹过隙,静待回首方可见沧桑几何。机床杂志社成立六十六载,记录了中国机床行业一路走来的足迹,也见证了很多企业的兴衰成败。在适当的时候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也是我们的责任之一。

在中国机床行业中,很多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产品,而且集聚一地的企业也能够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上海机床行业不可小觑,其甚至可以称为中国机床行业的先驱,曾经星罗棋布在黄浦江畔的机床企业亦多为彼时的行业典范。

经过一年多的走访,在众多老前辈的支持下,上海机床行业的前世今生一一再现于笔下,各位读者可以跟随我们的笔触走进上海机床行业深处。

——机床杂志社

上海机床百年沧桑之一

沿流溯源(一)

记者/梁玉谭弘颖

荀子有言:“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这里的“辨”是说“能思维”,正是因为人会思考、会创造,人类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如今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人类创造了无数工具,只为生活更好。工具千门万类,现代人类制作工具,尤其是制造机器的设备,非工作母机——机床莫属。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机床是2000多年前的树木车床,从15世纪到19世纪,再到如今,机床的“进化”突飞猛进。新中国机床工业从1949年到现在,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但倘若想一想,目前我们只用了60多年就前进至此,便能少些埋怨、多些赞许。

细数过往,中国机床史上前人的努力可圈可点,中华大地东南西北很多地域都有机床行业的典范层出。其中,上海机床行业功不可没,其悠久历史和波澜起落也承载了几代上海机床人的汗水与夙愿。

无心插柳世事维艰

晚清的“洋务运动”虽然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自强运动,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使得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民用工业的兴办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上海制造业中最为著名的官办企业就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7-1875年,其制造出车床50台、刨床20台、钻床27台,还有打铁汽锤、卷铁板机和开凿机等设备。1865-1890年,洋务派创建了21个局厂,其中包括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等。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成立,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名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

最早是李鸿章以4万两白银在虹口买下美商旗记铁厂机械厂房和船坞,然后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和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一起与上海洋炮局并入铁厂成立的——造办经费54万余两,清政府指派上海海关税收的二成(约每年40万两)作为常年经费(早期经费多来自淮军军费)。1867年搬到高昌庙镇,扩充设备,建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铸造厂、轮船厂等,占地70余亩。1881年设水雷厂、1890年设炼钢厂、1892年设栗色火药厂、1893年设无烟火药厂等。1894年,江南制造总局占地约700亩,员工3000人,厂房、楼宅2580间,各种机床622台,蒸汽动力机360台,锅炉31座,时为亚洲之冠。1905年,该局造船部门独立,称作江南船坞(后来的江南造船所)。1917年该局改称上海兵工厂,1937年停办。日军占领上海后,将该局的场地和机械并入江南造船所。一直到1953年,江南造船所更名为江南造船厂。1996年改为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在官办制造企业兴起的同时,民营制造企业也日渐发展。上海最早的民营制造企业是方举赞、孙英德两人创办的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英德是广东香山人,孙英德据说还是孙中山的远方宗亲,两人同以打铁为业。1866年,两人合伙集资购置了一些简陋设备,雇佣了四五个工人,在虹口创办了发昌号铁铺,专门为外商船厂“老船坞”锻制修配桅箍等轮船零件。1869年,购置2台车床,工人增至10余人,不久又采用蒸汽动力设备,名称改为“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可锻冶、焊接及车削。1877年,造出中国第一台脚踏车床。1879年,方举赞之子方逸侣(1905年任江南制造总局委员),子承父业。1890年时,发昌厂占地3亩,前店后厂,扩为翻砂、制模5个车间,有10余台车床、2台牛头刨床、3台钻床、1台龙门刨床、1台对径圆盘铡床,员工300余人。除机器厂外,还有船厂和五金店,发昌机器厂已经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机器厂。1899年,由于英商耶松、祥生船厂对上海船舶工业的垄断和兼并,发昌厂无力支撑,1900年被迫以4万元的低价把工厂全部卖给了耶松船厂,成为其一车间,仅保留了五金店。直到1906年,方举赞辞世,五金厂倒闭,发昌机器厂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1895年以前,上海民族资本机器制造厂还有建昌铜铁机器厂(1875年创办)、邓泰记机器厂(1875年创办)和远昌机器厂(1880年创办)等12家。这个时期的上海民族机床行业,其工厂主大多数出身于外商船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以及其他机器厂。1895-1913年,上海民营机器工业从12家激增至91家,这些新增的企业里其中不少已开始转向专业化机床生产,如泰记机器厂开始手工制造钻床,陈顺兴铁铺号(上海江宁机床厂前身)以锻打机床零件修配为主。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

沿流溯源(二)?雨后春笋战火遗孤

原文刊载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杂志2017年第5期-第9期,由机床杂志社独家策划报道,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