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芯片技术是中国人制造的吗(“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发布时间:2024-08-01 22:16:28 制造技术 687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张汝京的父母都是爱国人士,抗战时期管理兵工厂,90%的重机枪都出自张父工厂。张汝京生于1948年,生在南京长在台湾,后赴美留学,攻读工程学硕士和电子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工作沉淀20年,成为半导体专家。

2000年,张汝京振臂一呼回国创业,带回国内外400多名顶尖人才,仅用3年时间,推动我国半导体行业30年进程。但后来享誉“中国芯片之父”的张汝京被台湾开除户籍,被迫离开芯片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芯片技术是中国人制造的吗(“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一、“中芯国际”的前世今生

芯片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被称为信息时代的“发动机”。芯片难的不是技术,难在造芯片的产业链,涉及材料、机械、电子、化工等很多行业,造芯片需要时间沉淀,不是一蹴而就的。

30年前,美国和日本几乎垄断了芯片市场,市场占有率高达90%,这也导致我国很多核心资料全部落入美国中情局,处处受制于人。一定程度上,芯片制造技术能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力的强弱,而我国当时芯片制造技术在国际上至少落后30年。

直到2000年4月,张汝京带着他的团队回国创业,在上海成立中芯国际,才逐渐改变了落后的现状。耗时13个月,中芯国际造出了第一个芯片,当年经营收益高达3.6亿。张汝京创下卓越的成绩,也招来了老东家“台积电”的打压。

1997年,张汝京回国后,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直接来到大陆,而是在台湾首次创业。眼看一手创办的公司逐渐走上正轨,开始大量盈利,却被台积电张仲谋与台湾当局密谋收购了。张汝京十分痛心,于是决定来到大陆再次创业,这才有了中芯国际。

20年间,回国后的张汝京破釜沉舟,搭上自己全部身家筹集10亿美元,帮助TI(单片机术语)在大陆建立9座工厂,可谓半导体领域的“建厂狂魔”。中芯国际经营利润和技术甚至超越了新加坡的半导体公司,势头直逼台积电。

二、“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恩怨情仇

“中芯国际”一路披荆斩棘,张汝京在多重考虑之下,决定2003年8月上市公司。关键时期,台积电暗地搜集证据将“中芯国际”告上了法庭,以技术侵权为由索赔10亿美元。

这对中芯国际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对方来势汹汹证据确凿,张汝京无力应对,最终以和解的方式收场,赔偿1.75亿美元,6次付清。这对中芯国际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但事情远没有结束,一场更大的阴谋随之而来。

2006年,“中芯国际”宣布攻克芯片制程45nm的技术难题,步入国际领先地位。而台积电却再一次选择将中芯国际告上了法庭,在美国加州法庭上,张汝京再次被判巨额赔偿,并要求其三年内不得进入芯片行业。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张汝京没想到自己会败诉,中芯国际自此元气大伤,面对巨额赔偿,张汝京放弃了台湾户籍。他说:“牺牲我一个人,换来中芯国际的活路,我同意!但我走了,你们别趴下!一定要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做出贡献!”这样的科学家真的让人感动泪目。

三、高龄再创业,致力打造半导体产业链

竞业期间,张汝京又投身LED光电市场,将国产LED推向了全球市场。三年后,张汝京再度回归半导体行业,立志要实现硅片国产化。硅片是制造芯片的重要原材料,当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张汝京开始着手研究新昇半导体,投资68亿专注于半导体300mm硅晶圆,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承担多项国家重大技术研发任务,创建了新昇半导体产业,最终实现了硅片国产化。

2017年,69岁的张汝京再次投资150亿元,成功创办青岛芯恩。2021年末,离开青岛芯恩,加入上海吉塔半导体,继续投身于打造半导体产业链。

结语

张汝京见证了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是一位心系祖国的伟大科学家。他年过古稀却再次创业,从“芯”出发,致力于半导体技术研究,帮助中国达成了“芯”愿,打破了美日在国际上的垄断地位。不管被打压、被制裁,张汝京始终坚守初心,一直走在打造我国芯片产业链的路上。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