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绿色制造技术保护环境心得体会(学习笔记|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动力,实现经济绿色转型)

发布时间:2024-01-15 09:59:24 制造技术 145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根据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要求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需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要推动力,全面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

绿色制造技术保护环境心得体会(学习笔记|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动力,实现经济绿色转型)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倒逼企业通过创新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所以,碳达峰、碳中和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正在寻求更具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的经济增长方式,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要求中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立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现代化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这个过程也要求通过创新改变经济发展动力,树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从理论、制度、科技等各方面创新,通过理论发展、制度支持和科技应用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中国明确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不仅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也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行动贡献关键力量。2015年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达成的《巴黎协定》,开启了人类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序幕。按照《巴黎协定》规定,2020年是各缔约方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通报面向21世纪中叶的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中国提出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向其他国家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发挥了战略性的影响力。

《巴黎协定》最初源于发达国家希望通过碳排放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为在绿色技术占据优势的西方企业制造出更广阔的市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贸易大国,签署《巴黎协定》以及制定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不仅有利于我们自己的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保护生态文明,也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起到领导作用,同时,避免了“碳排放陷阱”对中国工业和贸易的打击。事实上,中国在坚定绿色发展道路后,大力发展以光伏和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这两个领域不仅在规模上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在技术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这意味着中国的战略抉择是正确的。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因为“十四五”是碳中和愿景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段时期必须围绕着碳达峰、碳中和进行整体布局。比如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完成系统性的顶层设计,筹划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立低碳前沿技术创新体系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等,进行全社会总动员。

碳达峰、碳中和是系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覆盖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高耗能、高排放部门,涉及生产和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等各方面。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科学的行动方案,有助于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国按时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有一定压力,因为相比早已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达国家,中国能源需求尚未达峰,碳排放仍然处在“总量高、增量高”的历史阶段,工业用能占比高,电力供给结构以煤炭为主导,非化石能源比重仅占15%左右,脱碳技术储备欠缺,发展压力也比较大。正因为中国面临如此大的挑战,当前进行系统部署的必要性也进一步增加,只要提前建立系统性的整体布局并逐步落实,就会在未来产生加速度的效应。

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需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尤其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改变。关键则是交给市场,建立起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相配套的微观机制,而市场的作用又会强化新能源、脱碳等科技研发的创新投入,以及由碳排放权交易激励企业投资相关技术。碳交易的金融属性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也要防范过度金融化使得碳交易脱离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和目标。

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要警惕过度的产业利益导向,不从系统性安全出发,在各个领域制定过于激进的方案和目标,因此,政府在做顶层设计时候,应该清晰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也要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置于统筹发展与安全原则前提下,避免过于激进影响就业稳定性,产业安全性等,避免受到产业利益影响。应该注重通过科技进步解决难题,在能源结构等方面,避免过度理想主义,要根据技术水平确定阶段性目标,确保能源安全。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看,投资者更希望碳达峰、碳中和能够产生巨大的确定性的商业机会,而产业资本和地方政府则期望在能源转型中寻找新增长点和就业机会。根据清华大学的测算,实现2℃目标导向转型路径,中国2020年到2050年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约100万亿元,要实现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要新增的投资约138万亿元。

中国在以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在全球已经具有巨大的优势,与此同时,中国在传统产业如钢铁冶金、建材、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在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在工业领域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提升节能标准,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等。在这个过程中中,应该考虑历史、技术以及发展等因素,平衡好不同产业间的利益,同时兼顾产业安全。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既要控排放,又要保增长,还要转变高碳化的能源结构,争取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碳达峰,从根本上扭转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的趋势,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场硬仗。我们必须借此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