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小麦草浆制造技术(农业环保新成果:秸秆地膜)

发布时间:2024-06-04 01:53:51 制造技术 132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我国目前年产秸秆9亿多吨,其中有1/3被浪费掉,8000多万吨废渣污染环境。秸秆纤维基地膜是国内首创的新技术成果,以秸秆为原料,利用造纸平台制成,是可循环利用环保型农业地膜。”——农业专家。

地膜,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特点,铺设地膜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一种农业生产保护措施。但是你知道吗?废旧农膜不能被土地降解,还容易造成农田里的“白色污染”。今天丰景惠小编就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传统地膜都有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小麦草浆制造技术(农业环保新成果:秸秆地膜)

1.地膜成分危害巨大

残留地膜回收率低,长此以往土地中残膜量逐渐增加,容易形成地膜污染。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残存在田野、土壤、沟河中的塑料薄膜至少占到供应总量的10%,现累计残存量已达千万吨以上。残留地膜在自然状态下可在土壤中存留200年以上,给农业生产和环境带来一系列危害。

具体危害为:废弃在农田里的农膜碎片及其他塑料垃圾进入土壤后,会导致土壤板结,破坏土壤耕作层结构,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及水分的上下输导,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不良,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品质。

当每亩土地残留塑料制品达到3.9公斤时,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16%、水稻减产9%~14%、大豆减产5.5%~9%、蔬菜减产14%~59%。长期以来,重使用、轻回收,农用地膜残留导致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已经使农业超过工业成为中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严重影响农业产业的正常发展。

2.残膜处理效果一般且成本高

为了规避残膜对于土地的危害,目前市面上光降解地膜、热氧降解地膜及淀粉填充地膜等“可降解”地膜,较为流行。但以上“可降解”地膜这些主体成分为聚乙烯,使用后会裂解成碎块埋在土壤中,无法完全回收,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现今残膜回收大多采用人工方式,回收不彻底且效率较低,回收的地膜也多为就地处理,堆积在田埂或田间道路上,不仅会再次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如果强制性回收地膜,但由于各地的种植方式不同,废旧农膜机械化回收机具差异较大,地域适用性差,导致配置回收机械的成本较高,而机械回收后仍然需要人工二次捡收,因此回收成本难以降低。

现今农业发展快速,环保产品的普及必然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为保护农业农村环境,各地不断探索地膜污染治理新途径,新型地膜研发和传统地膜回收利用。

以秸秆为主要的原料制作技术已经日渐成熟,而秸秆制作的新型农田保地膜可有效解决残膜污染问题,是未来农田覆膜的趋势。这就是——秸秆地膜

秸秆护地膜以水稻、玉米、大豆等各类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利用现有造纸设备,不添加化学助剂,通过纯物理方法提取秸秆纤维原料加工成可降解环保地膜,它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的优点既可综合循环利用秸秆减少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又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水保墒保肥培肥地力替代塑料地膜杜绝“白色污染”。

目前,经过实践证明,使用秸秆地膜的农田在生育期内杂草量仅为裸地栽培的2%~8%、传统塑料地膜的9%~15%;在保水保墒、培肥地力方面,保墒性能与塑料地膜相当,较裸地提高土壤含水率33.5%~100%;蔬菜栽培较裸地增产15%以上,水稻栽培较裸地增产5%。

秸秆地膜目前还未在广大农户之间传播,大家可以关注丰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