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数字制造技术事例,数字制造技术事例素材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1:17 制造技术 0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字制造技术事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数字制造技术事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没有数学工具和阿拉伯数字,是如何计算和记录圆周率的?

祖冲之是这么记载圆周率的“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

数字制造技术事例,数字制造技术事例素材

意思是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个记录直到公元16世纪才被阿拉伯人打破。因为当时还没有阿拉伯数字和小数点的概念,所以祖冲之使用了丈、尺、寸、厘、秒、毫、忽七个单位也表示圆周率。所以有人猜测因为单位不够用,所以祖冲之没有继续计算下去。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祖籍河北,生于南京,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创造性的发明了《大明历》,大大的提高了古代历法的精确性,是我国第二次非常的历法改革。

《大明历》采用的朔望月长度为29.5309日,和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在《大明历》中,祖冲之提出了在391年插入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根据新的闰周和朔望月长度,可以求出《大明历》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4281481日,与现代测得回归年一年只差50多秒。可见祖冲之的智慧和能力很强。

除了圆周率和历史,祖冲之在“求幂“”上贡献,在《缀术》中,祖冲之提出了“开差幂”和“开差立”的问题。“差幂” 一词在刘徽为《九章算术》所作的注中就有了,指的是面积之差。“开差幂” 即是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的差,用开平方的方法求它的长和宽,它的具体解法已经是用二次代数方程求解正根的问题。而“开差立”就是已知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的差,用开立方的办法来求它的边长;同时也包括已 知圆柱体、球体的体积来求它们的直径的问题。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上古时代,人类在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同时,逐渐形成一些非常质朴的关于数与形的直观概念。其中,方形与圆形就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两种基本几何图形。如我国山东省的汉武梁祠石室浮雕,就有“伏羲氏手执矩,女娲氏手执规”的图像,以此可以看出上古时代应用规和矩两种工具(规即圆规,矩类似现在木匠用的角尺)制作方形与圆形。而且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一个常数,称它为圆周率。

1706年英国琼斯提出用π表示。数学家德国数学史家莫瑞兹·康托说得好:“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

在我国上古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简陋,计数还处在整数范畴,为了计算简单,因此对于圆周长与其直径的关系粗略表示为“径一而周三”。这就是说π=3,可称为古率。以此来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那时已经有了求圆面积的方法:“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即S圆=2πr/2 ×r =πr²。

随着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提高计算和圆有关量的精确度,我国古代科学家对的研究,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西汉的刘歆(约公元前30年-公元后23年)为五莽统一度量衡做铜斛——嘉量歆,由其容积而推得π=3.1547,后人称为歆率。刘歆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研究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第一人东汉张衡(78-139年),他于130年在计算立方体和其内切球的体积比时,推得π=√10≈3.162,是为衡率。三国时代吴国的五番于255年,求得π=3.1555。目前无史料说明他是如何求出来的。

开创我国研究圆周率新纪元的是公元263年三国时代魏国刘徽的“割圆术”。

刘徽的“割圆术”记载在《九章算术》第一卷方田章的第32题的圆面积计算的注文中,他指出利用π=3这一数值算得的结果不是圆的面积,而是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结果比m的真值要小。他由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逐次把边数加倍,依次算出正12边形的面积、正24边形的面积、正48边形的面积、正96边形的面积、正192…边形的面积、……,这些面积会逐渐接近圆的面积πr²(其中r是圆的半径)。如果设r=1,那么以单位圆内接正2n边形的面积(以S2n表示)来逼近圆面积。

刘徽的“割圆术”中的基础理论涉及的主要关系式有:

说到圆周率,就不得不说一个古代人祖冲之。

他用的是“割圆术”法,但具体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直到现在是无从知晓的!

他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270根小木棍为一组,算的时候要摆出来!《孙子算经》记载了算法口诀: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他记录圆周率用的是中国传统数字表述的,三点一四一五九二七,三点一四一五九二六。

总之,在那个没有算盘,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的人,真的很了不起!

你知道哪些轰动一时的悬案?

一些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无法解决的案子在长时间无法破获后就成了悬案,历史上的悬案很多,说远的有红丸案、建文帝下落之谜,说近的有刺马案、南大碎尸案,今天我们来说说80年代香港的悬案。

80年代的香港可以说是一个黑色的年代,各类凶杀案层出不穷,比如说1982年的雨夜屠夫案,1985年八仙饭店灭门案,1988年康怡花园烹尸案等等,其作案手段十分残忍,惨烈程度令人发指。

上面说的那些香港80年代的凶杀案虽然十分残忍,但是都已抓到犯罪嫌疑人,而发生在1984年的花槽双尸案却一直没有找到凶手,成为了香港轰动一时的悬案。

1983年3月底的一天,家住香港伊莉沙伯大厦26楼A3室的林先生发现,自家天天闻到的令人作呕的味道是来源于自家窗子外面的花槽。然而等把花槽的东西清开以后林先生发现花槽里的毛巾变成了黑红色,像极了血干透了样子,觉得事情不妙的林先生于是赶忙报了警。

警察赶到现场后检查发现,出现问题的应该是隔壁的A2室,因为两套房子的花槽中间虽然有墙壁隔开,但是花槽下面的水渠确是相同的,所以警方认为隔壁A2室花槽可能有血水流出来,污染了A3室的花槽。

警方进入A2室发现A2室的花槽已经被水泥给填平了,这是非常奇怪的。整个花槽长约2.67米,高月1米,宽约0.33米,打开花槽的一角就能闻到阵阵恶臭从花槽内传来。等警方叫来建筑工人把花槽里的水泥清理干净后发现,水泥下面是一张床单,把床单掀开后是一具被铁链捆住双手的尸体,尸体早已高度腐烂。把尸体抬出后发现这具尸体的下面还藏着一具尸体,两具尸体脚对头,头对脚的垒在花槽里。

因为尸体高度腐烂早就是面目全非,警方通过尸检只能知道他们是在死后被埋入花槽,死亡时间在10到30天之间,死者是亚洲人。

通过联系A2室的业主后警方知晓A2室早已经被租出去了,租房的是一个叫Abdul Karm的印尼华侨,和他一起居住的还有两名印尼男子。但伊莉沙伯大厦的保安却告诉警察这位Abdul Karm早在3月20号外出后就不曾回来,和他一起的两名印尼男子更是早就不见了。

花槽内除了两具尸体之外,还发现了一把螺丝刀,一把铁锤,一些名片和一些杂志,文件。在这些名片中,警察通过调查发现其中两张名片是新加坡“百万金庄”珠宝行的少东家谢顺发(哥哥)和谢顺成(弟弟)的。而谢顺发和谢顺成被记录于2月28号入境香港,在3月2号后失踪,他们的行李还在他们入住的酒店。于是香港警方带着死者的指纹样本和牙齿X光片去新加坡核对,确认了花槽内的两具尸体是谢顺发和谢顺成。

而谢顺发和谢顺成两兄弟的父亲是新加坡富豪谢美兴,谢美兴的产业遍布了马来西亚,印尼的许多地方,在谢美兴的5个子女中,谢顺发和谢顺成是父亲最好的帮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字制造技术事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字制造技术事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