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制造业没有技术会淘汰(中国“低端”制造业或遭淘汰,工人需面对正确面对危机)

发布时间:2024-05-01 17:47:12 制造技术 215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我想谈论这个话题,首先必须将“低端”两个字加上引号,因为在品牌100分的眼里,或许根本不存在什么“高端”与“低端”制造业之分。其实,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稀缺产能”和“过剩产能”之分。如果某项业务市场供求出现矛盾,那么就会出现“稀缺产能”和“过剩产能”,当供大于求时,即便它如芯片制造一样拥有高科技含量,也将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必然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当供小于求时,即便它如粮油加工一样技术含量很低,也将倍受市场推崇。

既然有那么多人喜欢将制造业做低端与高端之分,本文就探讨一下,所谓的低端制造业是否会被市场所淘汰,对于那些面临淘汰的低端制造业企业如何做转型升级,以及随之淘汰下来的产业工人如何进行相应的转型升级,重新上岗再就业。

制造业没有技术会淘汰(中国“低端”制造业或遭淘汰,工人需面对正确面对危机)

“低端”制造业是否会被市场淘汰?

既然我们承认这样的“低端”制造业的认知,那么我们就应该给“低端”制造业做一个概念的界定。品牌100分认为,低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往往关系到民众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的生产制造,是维系一个国家民众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保障性工业体系。在低端制造业里边,往往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对于环境和资源的消耗比较大。与此同时,其市场竞争比较大,企业定价议价能力比较弱,市场相对比较成熟,企业无法获取超额附加利润。因此,投资者对于低端制造业的投资热情比较低,但由于其进入门槛比较低,往往成为普通创业者容易切入的行业。

通过上述的定义,我们可以基本确认一点,低端制造业在中国市场并不会被淘汰,甚至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原因就是我们国家拥有近14亿消费人口,对于基本的生产生活物资的需求巨大,生产生活基本消费需求完全依靠进口满足的可能性不算太大,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承接如此大规模的低端制造业。

于是,有人会反问,为什么西方欧美国家却能够放弃低端制造业呢?确实,欧美国家的确一直在推行去低端制造业的趋势。以美国这样的高收入、高消费的国家为例,其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强势,基本上放弃低端制造业。然而,其低端制造产品的需求却异常旺盛,因此不得不通过进口外国商品来满足基本民生消费需求,就是所谓的消费进口依赖。关于美国超市里的“madeinChina”占多大比例,各种说法不一,据一些自媒体现场采访统计,最大比例能够占到99.5%。

当下中国也提高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想要实现欧美国家的完全高端制造阶段,难度还相当大。原因就是低端制造业属于生活必需品,必须有国家能够承接为全球70多亿人口制造民生需求商品的能力。以当下的国际经济环境来看,东南亚、印度、非洲都具备一定的承接能力,但其相对于中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和制造业全产业链配套能力来说,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甚至像印度、非洲几乎可以断定永远也达不到中国当下的产业工人素质水平。另外一点,与欧美国家不同,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在低端制造业领域,必须要建立起能够满足国内14亿消费者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能力。如果这些产品全部依赖进口,那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战略失误。

因此,品牌100分认为,低端制造业尤其是其中关于基本民生需求的制造业,不可能被淘汰,更不可能简单地转移到国外生产,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世界最大的低端制造业大国。

低端制造业如何进行转型升级?

对于低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品牌100分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近年来与数百家低端民生制造企业的接触,一个最为重要的印象便是,低端制造业近年来一直未能实现有效的突破,原地踏步成为很多低端制造企业的常态,其调整与改变的空间相当巨大。

1.低端制造业也可拥有先进制造能力

这是一个比较困扰低端制造业企业家的一个问题。几乎很多企业家都清楚,其所从事的低端制造业已经拥有了比较先进的制造能力,但在是否能够下定决心做出改变时,很多企业家往往一直犹豫不决,原因就是巨额的设备更替成本。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很多企业承担着地方就业指标的问题,往往用工人数成为地方政府给予企业相应政策的一个考核标准。因此,很多企业家往往在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只是更替掉部分生产线,还要保留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线,以此来吸引政府相关的政策倾斜。企业家往往会在改进成本、就业人数、人工成本、政策扶持之间做出左右权衡,做最有利于企业利益的决策。

通常情况下,并不是企业没有能力做先进制造能力的改造,而是企业在综合权衡之后,不得不做出的最佳选择。品牌100分建议,企业在做是否进行先进制造能力改造的过程中,最好还是遵循市场规律,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市场竞争因素,以提升企业的战略发展能力。

2.低端制造业的产品创新能力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通常认知上来看,低端制造业不需要产品创新能力,甚至可以没有研发投入,便可实现顺利发展。如果放在过去,品牌100分是对这样的观点持认同态度的,但进入到市场充分竞争阶段之后,低端制造业仅仅依靠制造生存的阶段已经过去,缺乏产品力和品牌力将寸步难行。

从近年来中国低端制造业强势品牌崛起的速度来看,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市场推崇的产品和品牌出现,这不得不说是低端制造业大国的悲哀。

以方便面市场为例,上世纪90年代,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一直是方便面里的现象级产品,凭借这款方便面产品,康师傅成功站在方便面市场老大的位置。康师傅的竞争对手统一,苦于没有创新产品,一直屈居第二。这个局面在2008年发生改变,统一推出老坛酸菜牛肉面,老坛酸菜面以完全不同于大多数方便面的味型,一举打动了中国人的心,通过渠道、地推、电视广告,统一老坛的“酸爽”理念成功深入人心,成为了互联网时代难得的线下产品爆款。并且在2010年,老坛酸菜面销售额达到40亿元,成为了中国方便面市场绝对的王者,结束了统一连续2年的亏损时代。

我们且不论方便面市场今天的风云变幻,至少在当时推出的创新产品,的确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当然,我们也知道娃哈哈之所以发展到当下的程度,也是因为其适时地推出了营养快线这个爆款产品。

而最近已经实现IPO上市的养元和香飘飘,更是产品创新能力取得成功的典范,养元的六个核桃成功切入益智消费品市场,香飘飘开创了杯装奶茶市场,都使得这两家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严格来说,这两家上市公司,只凭借一款创新产品,就取得了如此成就。

品牌100分总结的经验是,低端制造业领域的产品创新看似比较简单,能够发掘出超级大单品的难度却非常之大,但是只要在产品创新上取得成功,其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3.低端制造业的品牌创新能力

对于科技含量不高的低端制造业来说,其品牌创新能力不亚于其产品创新能力。品牌100分的营销策划实践来看,通常这种创新要结合起来搞出联合创新,品牌和产品的联合创新,常常会生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价值。

其实,细细品来,营养快线、老坛酸菜、六个核桃、王老吉、香飘飘等创新产品的推出,往往都是品牌引领之下的综合产品创新能力的体现——这种创新,把品牌创新、品牌定位、产品名称、产品品质、产品功能诉求、目标消费特征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最终形成一款消费品里面的新物种。再追溯百年品牌可口可乐,我们便可能从中发现一个奥秘,即消费品的产品创新,常常是伴随着品牌名称或定位所引导的细分“新物种”的诞生。可口可乐使得可乐一词成为饮料细分市场的一个代名词,王老吉成为怕上火饮料消费的代名词,营养快线成为健康饮品的代名词,六个核桃的补脑,香飘飘开创杯装奶茶,大概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下,很多低端制造业企业把营销放在首位,并没有错,但他们可能忽略了品牌产品创新能力,所带来的市场价值,可能远远要高于所谓的营销创新。

综上来看,低端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无非就是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品牌营销创新等三个方面做出改变。有些企业看不到出路,认为前面无路可循,原因就是狭隘的思维使然;而有些企业却能够在前进的路上,不断拓展市场空间,甚至能够开辟出崭新的道路。

产业工人如何面临可能的下岗危机?

过去,我们勤劳的农民工组成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付出最大,也是最勤劳的群体。他们几乎在中国实体制造业的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够胜任,销往全球市场的中国制造自不在话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奔驰的高铁,都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身影。

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育率下降,大学扩招,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我们国家实体制造业所面临的并非是产业工人下岗的问题,而是能够提供与其劳动付出相匹配的工资待遇的岗位的减少。

品牌100分认为,眼下的问题是,并不是产业工人无岗可上,而是产业工人所期望的较高收入无法得到实现。廉价的工作岗位还是很多,但能够符合他们生活需求的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比如,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后代成为留守儿童,希望在离家较近的地方获得工作岗位;比如,他们不想再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希望获得与之付出相匹配的收入所得。

这就需要我们的产业工人队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在某一制造领域里的能工巧匠,具备专业制造领域的专业能力。因此,对于年轻的打工者,一定要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边打工实践边学习专业技能。这个时代不需要“螺丝钉精神”,放到哪里都发光,而是需要具有一定的个人主义精神的专业螺丝钉,虽然你只能在一个领域发光,但却是最亮的那一颗。

结束语

综合起来看,品牌100分并不对中国低端制造业有任何悲观情绪,反倒是对那些“过剩产能”存在极大的悲观。举例来说,当2018年上半年芯片制造成为焦点之时,很多公司都开始研发制造自主芯片,一夜之间中国大地上冒出无数芯片制造企业,殊不知在这个领域里,最后可能只会生存下来2-3家公司,其余的将都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恰恰相反,我们的低端制造业里边,未来将一定会涌现出一大批因创新而崛起的大型企业集团。从历史规律来看,我们的低端制造领域已经有近10年没有出现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强势品牌,那么未来10年一定是实体低端制造企业创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