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先进制造技术团队精神(打造敢想敢干的人才梯队华科大团队这样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发布时间:2024-05-10 19:25:19 制造技术 892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近日,人民网推出报道

《厚植育人沃土服务创新中国》

先进制造技术团队精神(打造敢想敢干的人才梯队华科大团队这样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聚焦我校机械学院尹周平教授团队

讲述了团队的育人故事

团队在高端电子制造装备领域

潜心深耕20多年

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国内首台

G6高分辨率新型显示喷印装备

日前在武汉正式完成组装

这一成果正是由尹周平团队攻关完成

采用的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高分辨率电流体喷印技术

今天,一起通过

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报道

了解团队背后的故事——

日前,G6高分辨率新型显示喷印装备正式完成组装。这一成果由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尹周平带领科研团队攻关完成,采用的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分辨率电流体喷印技术。

据悉,G6高分辨率新型显示喷印装备,是面向OLED新型显示中高密度像素结构量产印刷制备而研制的高端装备。“采用高分辨率电流体喷印技术,喷印分辨率可达0.2微米,不仅分辨率高,可以轻松实现4K、8K显示的喷印效果,还可以实现面向VR、AR设备的超高分辨率喷印。”尹周平说。

长期以来,“缺芯少屏”问题困扰着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中“屏”是指屏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缺芯少屏”问题,尹周平带领团队在高端电子制造装备领域潜心深耕20多年,用一项项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助力国产芯片、屏幕制造设备的技术革新,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深耕十余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G6高分辨率新型显示喷印装备研发团队由上百位机械、控制、软件、光电、材料、视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人员构成,团队博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比超过50%。经过十年多的攻关与重点研发,团队突破了巨量墨滴喷射控制与精密测量、精密阵列喷头模组、面向阵列喷头模组的高效图案化规划算法、高稳定性微环境控制、大行程精密运动系统、基板无接触气浮输送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G6高分辨率新型显示喷印装备及控制软件。

10月18日,在武汉国创科光电装备有限公司,尹周平(右)在和团队成员交流

尹周平介绍,OLED相对传统的LCD产品,具有色域更广、对比度更高、结构更轻薄更等优点,是新型显示的重要方向。相对于传统FMM蒸镀OLED技术路线,印刷OLED成套装备成本更低,材料利用率可以从传统蒸镀工艺的3成提高至9成,印刷工艺在常温常压下开展,无需高温与真空。

我校团队团队研发的G6高分辨率新型显示喷印装备具有更高的打印精度,可以应用于发光层图案化印刷。其具有阵列化的喷头模组,通过自主研发的喷印算法与控制软件,得以精密控制上亿滴墨滴的喷射,将其与基板的精密运动配合,在约数平方米的基板上,打印出像素间隔只有几十微米的高分率图案,并且膜厚均匀性超过95%。相关成套创新技术已配合上下游厂商,完成了材料的适配性验证、OLED功能层打印测试,测试结果成膜均匀性、打印精度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可以满足量产应用的需求。

该型装备的成功开发,让中国在OLED屏制造技术上,部分解决了新型显示制造核心装备技术被卡脖子的难题。依托于该系列喷印装备,将得以联合上游OLED墨水厂商和下游面板生产厂商,共同打通印刷显示的产业链应用,完成材料、装备、技术、工艺的国产化。

据悉,我国新型显示领域大量生产设备特别是蒸镀等核心设备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近20年前,尹周平团队率先将目光锁定在了喷墨打印技术。2020年底,这支团队走出我校实验室,实现成果转化,创办了武汉国创科光电装备有限公司,持续攻关更大尺寸OLED显示面板的装备开发。

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台G4.5喷印装备移机华星光电

2022年9月16日,该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台G4.5高分辨率新型显示喷印装备进入武汉华星光电中试生产线,以全新“打印”技术来生产显示面板,部分突破了显示核心制造装备技术壁垒和卡脖子问题,推动了新型显示创新制造工艺自主可控。

厚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沃土

今年秋季学期,我校先进电子制造专业的学生们开始了《柔性电子制造:材料、器件与工艺》一书新一轮的学习。这本书是由尹周平团队撰写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柔性电子制造领域专业教材,汇聚了其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被多所高校列为专业教材。

为培养电子制造发展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尹周平牵头在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开设了先进电子制造本科专业方向,培养高端电子制造高素质人才。他努力发挥先进电子制造领域科研优势,将柔性电子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融入人才培养,建设了助益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实践教学平台。

“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我们要不仅培养顶尖科学家,还要培养卓越工程师、优秀企业家。他们将来无论走哪条路,都要以服务国家发展为目标。”对于人才培养,尹周平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

尹周平指导学生开展芯片键合实验研究

20多年来,尹周平指导培养了研究生100余人,指导科创团队培养本科生200余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各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带领团队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紧贴国家需求,一次又一次向高端电子制造装备技术发起冲锋。

打造敢想敢干的青年教师队伍

兴队伍,首先要兴人才。尹周平始终把青年教师的培养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尹周平组建的柔性电子制造与智能识别感知团队已发展至20余人,汇聚了来自海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0、80、90年代人才,先后培养了国家级人才9人,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先进电子制造领域的发展和建设。

作为团队负责人,尹周平持续探索团队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作为我校机械学院院长,他组织建立了学院STAR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重点支持青年人才开展自由探索的创新研究。

“我偶然在国际期刊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隐隐感觉柔性电子是一片科研‘蓝海’,但我心里没底,马上就去请教尹老师。”团队里的80后科学家黄永安在刚加入团队时,曾就科研方向和尹周平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当时国内外对柔性电子的研究并不深入,国内学术界对于其应用前景尚无定论。

“这将是一个全新领域,我们要早起步、占先机。”结合国家电子制造装备需求,尹周平很快决定将柔性电子制造作为团队的重点方向,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先后发现带电射流鞭动行为受控于基板运动现象,建立了柔性微纳结构的电流体喷印理论,攻克了柔性电子领域基础理论难题。我校机械学院副教授段永青完成了本硕博阶段学习以后,作为青年教师加入团队,也顺利完成了从“受教者”到“育人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第一责任就是育人。我将继续用心、用行动去领悟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培养出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更多重要贡献。”对于育人,尹周平始终初心不改。

编辑:高翔、李芊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