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玻璃制造技术历史,玻璃制造技术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24-04-14 07:13:27 制造技术 0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玻璃制造技术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玻璃制造技术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玻璃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其实中国历史上早就对玻璃有认识,著名的越王勾践宝剑手柄上就有玻璃的镶嵌。那时候的玻璃是天然的,异常珍贵 是作为宝石来运用。约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中国已经能制造出玻璃,不过和今天常见的钠玻璃不同,是铅钡玻璃,具有玻璃的光泽,但透过性差,也就是不太透明,并且性质脆。直到近代的清朝才有现代意义上的玻璃制造。

玻璃制造技术历史,玻璃制造技术历史演变

 

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在公元前1001 至前947 年的周穆王时期传入的.据《十洲记》记载, 西湖曾经向周穆王进献被誉为`白玉之精'的玉杯.这种杯又称作夜光常满杯, 一直被误认为是用祁连山玉 (即酒泉玉) 所制造.但穆王的夜光杯, 即使不是完全透明的玻璃杯, 也很像是用埃及乳色玻璃所造的雪花石膏杯, 而祁连山玉多以绿玉为主.古籍所载的夜光常满杯, 以`白玉之精'这样崇高的称颂来衡量, 和祁连山玉这种砆玉实不相称.因此其来源应当是个遥远的文明古国, 这样的文明古国, 当时只有以生产雪花石膏和玻璃著称的埃及才能相当.据此他们认为在公元前10 世纪, 由居住在中国西北的伊朗语系民族进献的夜光常满杯, 应是埃及用雪花石膏制成的乳色玻璃杯.

  但不少学者怀疑此说只是一种假托和猜测.他们认为, 近年来考古发掘提供的实物表明, 南方沿海地区自公元前5 世纪以来, 到公元三四世纪一直是中国玻璃制造的重要基地.广州至少在公元前2 世纪起, 即已拥有自己的玻璃制造业, 它的兴起很可能和印度有过技术上的交流.因为埃及玻璃要远销中国, 不论陆路或海道, 必须经过南亚次大陆, 因此中国最初知道埃及玻璃, 都从印度运入.这些事实表明, 埃及玻璃制品大致从公元前2 世纪便已开始流入中国, 一直继续到公元五六世纪.个别的可能早在公元前6 世纪, 已有精制的埃及玻璃珠流入长沙了, 因为在属於公元前五六世纪年代的长沙楚墓中已发现了埃及的蜻蜒眼式玻璃珠.从北方运进中国的玻璃大都经过帕格曼, 由南方输入的玻璃大都由南印度、中南半岛诸国转运.

  如果说在埃及玻璃何时传入这一问题上尚难达到比较一致的结论, 那么在由此引出的埃及玻璃制造技术何时传来这一问题, 同样存在着相异的见解.一种长久流传的说法认为是在5 世纪上半叶由大月氏输入中国.持这一说法的人认为, 《魏书》卷102《大月氏传》曾经记载, 在北魏太武帝 (424—452) 时, 有个自称`能铸石为五色玻璃'的大月氏商人来到北魏首都平城(山西大同) , 在那里烧炼玻璃, 获得了光泽胜过西方玻璃的成绩, 并建造了一座可容百人的玻璃宫.由於大月氏玻璃工匠传授了制造五色玻璃的技术, 使得当时的中国北方有能力成批生产彩色玻璃.这个精通玻璃制造法并贩运玻璃制品的大月氏商人, 大约正好来自亚洲南部的玻璃制造中心塔克希拉, 那里由於素来与古埃及的玻璃制造业交流技术, 一直在玻璃制造方面处於先进地位.

  与此不同的一种见解是, 还在3 世纪时, 我国南方与非洲有直接交通的交州、广州沿海一带已首先从埃及引进了先进的玻璃制造技术.东晋著名的炼丹术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已提到了仿造埃及玻璃碗, 使玻璃制品进入日用器皿领域.交、广两州的设置在3 世纪初, 三国孙吴统治交州, 公元225 年始分交州为交、广二州, 从这以后, 两地便开始有仿造埃及水晶碗的工场了.两州与埃及之间的贸易十分频繁, 很早就接触到埃及透明玻璃的制作技术, 因而很快便研究出埃及玻璃之所以比其它地区的制品精巧, 首先取决於五种成份的配制.这五种成份就是硅土、苏打、石灰、镁和氧化铝, 都有一定的配制比例.这与现代科学对埃及古玻璃的鉴定结果是相一致的.埃及玻璃碗由於它的耐高温性能, 比中国玻璃碗更能适应骤冷骤热的要求, 因而在当时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广州玻璃制作业通过吸收先进的埃及工艺, 便能按照埃及玻璃的配方, 制造出本国生产的单色或多色透明玻璃碗.这一创举, 使中国南方的玻璃制造业大步向前推进, 远远超过了北方黄河流域的传统玻璃制造业.不过这种工艺上的突破和创新, 受到了地理上和行业上的严重局限.埃及水晶玻璃制作技术传入广州以后, 因销路不广而很快失传了.直到18 世纪乾隆年间才再次由欧洲天主教士传入宫廷.


玻璃是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纯碱、石灰石、石英)。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有机玻璃。

中文名

玻璃

外文名

Glass

拼音

bō lí

非金属类

建材

主要成分

玻璃是怎么做的?

搬砖知乎。。。。。。

现在的工艺叫做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是由玻璃窑融化数种原材料生成熔融玻璃液然后在融化的锡液表面由重力作用摊平、硬化、冷却和切割得到的。对了,你猜的没错,跟摊煎饼一样的。

为什么用浮法工艺生产?大家小时候印象中的玻璃或者玻璃镜是什么样的?绿、不平,各种水波纹,气泡、砂点等等,这是用一种大厂已经淘汰而仍然存在的工艺生产出来的,格法玻璃。浮法工艺可以解决的是平的问题,均质玻璃液在重力和内部张力作用下可以达到绝对的平,完全没有任何平整度的问题。

2、浮法玻璃原片的厚度控制和长宽控制

这里说的尺寸控制针对的是浮法玻璃原片,即从生产线上出来的玻璃,你所看到的玻璃,各种窗户、汽车玻璃、镜子等都是原片再次裁切加工的。

首先,浮法原片的厚度和宽度是由在锡槽段控制的,玻璃的长度是冷却后在辊道上控制的。

浮法原片的宽度是由锡槽的宽度决定的,其厚度是由进入锡槽的玻璃液的持续量和厚度控制装置共同决定的,现在浮法玻璃的厚度可以控制到0.1mm级。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浮法玻璃国家标准GB11614-1999》不同额定厚度的玻璃所允许的厚度误差是不同的,总的来说,玻璃越厚,允许的误差越大,以19mm玻璃为例,其允许的误差是±1.0mm。对于某些对工艺特别自信的厂家来说,往往会取下限来控制玻璃厚度,以19mm为差,出厂厚度控制在18mm,为什么?留个梗

至于玻璃的长度,那就简单了,玻璃原片冷却后,会进入裁切段,你想裁多长都行。

3、运输

玻璃原片下线后,会打包或者装箱,每包或每箱重要在2-5吨之间,玻璃原片的尺寸在(2-2.5)m*(1.8-3.6)m。

打包或装箱的玻璃会被放在玻璃架上,这是一个人字型的铁架,接触玻璃的位置会有缓冲用的橡胶垫,玻璃以一定的角度倾斜立放在玻璃架上。玻璃的运输是玻璃连同玻璃架整体固定在载重卡车上。中国的玻璃运输大致如此,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输方式,主要是成本低廉,世界著名玻璃设备制造商奥地利李赛克集团有一款“玻璃航母”,这是一款看起来有着奔驰或者Volvo牵引头的大型厢式货车,里边有完整的玻璃吊装和固定设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玻璃制造技术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玻璃制造技术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