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北京制造技术开发推广(北京研发、河北生产,地铁列车制造跑出协同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05-01 17:26:19 制造技术 419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近年来,北京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地铁列车的需求量持续增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今天(7月13日)走进京投公司。京投装备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将北京的先进设计在河北变为一列列新的地铁列车,并下线交付使用,这种“北京研发、河北制造”的模式,也跑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度”。

京投公司展厅展示轨道交通列车模型/记者拍摄

北京制造技术开发推广(北京研发、河北生产,地铁列车制造跑出协同发展“加速度”)

走进京投公司的一层展厅,显眼位置摆放着多款轨道交通列车模型。京投装备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马艳波,指着最新的一款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列车说,今年3月,这款车刚从位于保定的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下线。

马艳波:这款列车不需要(外部)供电,它自己储存氢能和动力电池来跑,加一次氢能跑100公里。这是我们响应国家的双碳政策,立足节能减排自主研发设计的,实现了零碳排放,烧的是氢,释放的就是水。我们这款车可以2辆车连在一起走,也可以3辆车、4辆车连起来,这样的话,高峰时用多编组提高运能,小客流时可以用小编组,节能降耗。

今年3月下线的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列车/记者黄河拍摄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项目,2018年,京投公司及所属京投装备在保定市选定了一片1500亩的土地,投资40多亿元,建设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短短几年间,这片曾经的麦田就成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张亮眼的京投名片。京投装备河北京车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钱兆勇说:

钱兆勇:我们是2020年开始投用的,已经下线了16种车型,总共近600辆车。像北京地铁11号线,也就是冬奥支线,这是智慧地铁的示范线,列车集成了大量的智能化技术,冬奥期间也是大放异彩。还有正在调试的北京地铁12号线,生产的不锈钢全自动驾驶的a型车,具备4+4灵活编组。包括北京地铁3号线、6号线的增购项目、15号线的增购项目等。

地铁11号线(冬奥之线)/来自新华社

研发在北京,制造在河北,两边的团队如何高效地沟通协作呢?京投装备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马艳波说,通过三方面的协同,尽可能地压缩因分开工作带来的时间成本。

马艳波:第一个就是信息化协同。搭建了产品协同研发平台和工艺制造一体化平台,打通了研发基地与河北京车制造基地的数据传输。北京的设计直接传到河北京车,河北京车的问题能直接在平台上去反馈回来,这样就减少了大量的人员现场流动。第二个就是人才培养协同,技术研究院与河北京车制造基地形成了人才双向流通政策,研究院会派出驻厂挂职锻炼的,去了解生产制造,也会借调河北京车的工艺人员提前介入到我们设计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很多复合型的人才。第三个就是生产配合协同,两边经常做支部共建,就具体生产问题调研,提高技术生产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记者黄河拍摄

河北京车建成投用后,成为京津冀产业协同疏解到河北的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有效拉动了保定地区的就业和经济。京投装备河北京车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钱兆勇表示:

钱兆勇:这几年有16种车型在保定下线,都是在北京设计,这样就把北京的创新资源输入到保定,本身就是给保定当地产业的一个支持,也是真正实现了协同。我们落地保定之后,当地有很多配套的企业,通过把它引入到这个行业进行培训、宣贯和过程的质量管控,对当地的制造业的品牌升级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北京市发改委介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地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700多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已超2200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京津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117家,培育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0余家。

记者王琛琛编辑孙媛主编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