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铁农具制造技术(大秦帝国考古(三)铁农具和水利工程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06 22:06:34 制造技术 490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自商鞅以来,秦国大力推行“耕战”政策。秦始合皇实行的法家路线,继续重视发展农业。

铁农具制造技术(大秦帝国考古(三)铁农具和水利工程的发展)

秦代铁铧

在始皇陵附近发现了一件秦代铁铧,内装数十枚秦半两,长、宽均25厘米左右。这是最早的全铁制的犁铧,它虽然在形体上还较小,同战国的铁口犁差不多,但全铁制犁铧的出现,必然可加深耕地时翻土的深度。这是犁耕农具上的重要进步。

秦朝疆域图

由于秦代重视农业以及铁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在秦始皇执政期间,开凿了二条著名大渠--灵渠和郑国渠。

灵渠

灵渠于秦始皇33年凿通,地点在广西兴安县西,直到现在还被利用。经调查,它主要由铧堤、天平、渠道、秦堤和陡门(水闸)等部分组成。渠道分南、北二条,总长约34公里。渠槽宽5至7米,大深1-2米。灵渠是选择湘江、漓江距离最近而水位相差不大的地方把二江勾通,这是科学的、节省人力和物力的工程设施。

郑国渠

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河,长达三百余里,灌溉面积四万余顷。这是秦始皇为发展关中地区农业生产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渠首遗址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的谷口,干渠故道宽24.5米,渠堤高3米,深10米,剖面为梯形。干渠位置处灌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程度控制了灌溉面积,也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谷口至洛河的距离实测为126.03公里。

秦国水利工程的施工场景

灵渠和郑国渠的整个设计和施工,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才能,也反映出秦始皇“奖励耕战”政策对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巨大作用。

秦国农业发展历程

有强大的农业做为基础大秦帝国才能完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