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吐蕃的制造铠甲技术(明清时期吐蕃蒙古为何辉煌不在 因为坑公主坑活人的铠甲真心玩不起)

发布时间:2024-05-05 15:53:21 制造技术 76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明清时期的蒙古人突破人武力值下降得非常厉害,很对不起他们横行天下的祖宗。蒙古人还好一些,有过俘虏明英宗,几度到北京城郊游的战绩,但是他们八旗军交手负多胜少,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手中吃过大亏,一点都没有成吉思汗当年的风采。吐蕃人的战力就更差了,被数千蒙古骑兵两度入住西藏不说,还被廓尔喀人欺负,这种战绩能气得松赞干布活过来。蒙古人和吐蕃人的这种羞煞先人的战绩和他们的装备有很大关系,尤其和坑女儿坑农奴的铠甲关系很大。

铠甲是冷兵器战斗中的大杀器,一副好的铠甲等于让士兵增加N倍的防御力,士兵有没有铠甲战斗力相差很大。在蒙古和吐蕃的全盛时期,他们都不差铠甲。蒙古大军大杀四方时从来就不缺铠甲,他们不光大量使用缴获武器铠甲,还把被征服地区的工匠变成匠户为他们大量生产武器铠甲。蒙古大军杀到山西后,得到了大量优良工匠,最著名的就是孙威父子。孙威"尝以意制蹄筋翎根铠以献",成吉思汗亲自用弓箭射击都不能射穿,孙威的儿子孙亮也给忽必烈"岁输百铠,有中七矢而不贯者",其祖孙三代都是元朝的铠甲专家。蒙古人仅仅在山西地区就有丰州甲局、应州甲局、平地县甲局、山阴县甲局、白登县甲局等机构,忽必烈家族的直属封地真定路还有一个冀州甲局。在蒙古帝国没有分裂前,蒙古可汗统治着中亚、中东、东欧的所有城市,各地的蒙古骑兵也分享着多个地方的铠甲,其披甲率高达六成,重骑兵的人数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吐蕃的制造铠甲技术(明清时期吐蕃蒙古为何辉煌不在 因为坑公主坑活人的铠甲真心玩不起)

吐蕃人也不含糊,吐蕃人有从中亚学来的锁子甲技术,并把它们变成了人马俱甲样式,让唐军都羡慕嫉妒恨,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眼,非劲弓利刃之所能伤也"。吐蕃还有专门的札甲出口到中亚,这些铠甲在阿拉伯帝国都很有名气,阿拉伯史书就记载了吐蕃铠甲的精良,"(当苏禄出现)奈吉射击,正中面部;但是他穿着吐蕃铠甲,这一击没有伤到他。"

但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蒙古人丢掉了中原的手工业基地,鞑靼人的装备开始大规模落后。明朝时期的鞑靼人起初还能依靠从中亚来的铠甲武装自己,但随着瓦剌人的崛起,这条道路就断绝了,鞑靼人的披甲比例明显不如瓦剌人,战绩自然也远远不如。瓦剌人经常进攻中亚,取得过对察合台汗国的数十场大胜,因此他们的骑兵普遍外穿全身札甲,内穿锁子甲和布面铁甲,部分瓦剌重骑兵还有一些板甲构件,如板札式腿甲,护臂甲和胫甲,瓦剌骑兵的战马也披着突厥风格的金属铠甲。

在明清时期蒙古部落的铠甲非常昂贵,在17世纪初蒙古人中一顶头盔就像当于驼一峰或其他牲畜九头,腕甲一对相当于牲畜五头,一副全套铠甲可以换取牲畜九十头。而100头牲畜是蒙古牧民的温饱及格线,200头牲畜就是蒙古中产的标准,置办一副铠甲就等于要了普通蒙古人的半数家产,就连准噶尔蒙古人也要九户人家才能凑够一副铠甲。蒙古人铠甲有多贵,从蒙古公主身上就能看出来,当时迎娶一个蒙古公主需要150匹马和400只羊,也就是两三副铠甲就够了。

明清时期吐蕃人的盔甲就更贵了,他们的铠甲直接用人命计价。在西藏的传统叙事诗中一件完整的札甲可以换取100个农奴,就算是不完整的札甲,也可以换取30个农奴。那么吐蕃人一共有多少呢?到1951年西藏的总人口是115万,整个明清时期,西藏的人口在100万到200万之间徘徊,也就是说把所有的农奴都卖掉,西藏的贵族奴隶主也只能换取1万件完整的铠甲。到了近代这种人命换取武器的事情还在继续,西藏一个农奴仅仅价值4个银元,数百个农奴也换不来一挺机枪,西藏的武器装备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战斗民族,战力强是人和武器都发挥到极致的效果,如果连武器都没有了,所谓的战斗民族也就只能变成战5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