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鱼雷的制造技术(比核导弹还难造?重型鱼雷研发难度极高,仅8个国家掌握核心技术)

发布时间:2024-06-11 21:54:16 制造技术 375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鱼雷一直都是海战中的利器

众所周知,鱼雷是海上作战必备的利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后,各国都开始进行了研发。在鱼雷的门类中,有一种航程远、威力大、体格大的鱼雷,叫做重型鱼雷。目前,只有中美俄英法以及意大利、德国、瑞典这八个国家可以自行研制重型鱼雷。重型鱼雷技术之所以被掌握在少数的几个国家手里,究其原因还是其研发难度极高,导致许多国家都望而却步。

鱼雷的制造技术(比核导弹还难造?重型鱼雷研发难度极高,仅8个国家掌握核心技术)

从这张图片上可以看出重型鱼雷和轻型鱼雷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重型鱼雷的直径都在533毫米以上,个别的如俄罗斯的65-76型鱼雷的直径甚至达到了650毫米,重量达到5吨,体格堪比数量小轿车。相比之下,美国上世纪研发的MK46型鱼雷就是个小家伙了,直径只有324毫米,重量仅为234.8公斤。重量的增加,带来的实际好处就是战斗部更大,爆炸威力更强。因此,这也成为了重型鱼雷研发的第一个瓶颈。

在水下驱动鱼雷的难度非常大

而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研发的轻型鱼雷普遍采用电池系统驱动。以意大利的MU90鱼雷为例,它采用的就是铝-氧化银海水电池,不但让鱼雷驱动系统更稳定,在平时的存储过程中也更加安全。然而,电池驱动的极限也很低,前面提到,重型鱼雷普遍都在数吨左右,传统的电力驱动基本无法满足需求。所以,重型鱼雷一般都采用燃料驱动,从而获得更大的推力。但是,燃料的存放会成为舰艇的安全隐患。

库尔斯克号的惨烈事故就是由于鱼雷燃料引起的

此前俄罗斯发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就是由于65-76型鱼雷在存储过程中,过氧化氢燃料和锈蚀的金属接触,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发生了爆炸。这也就是重型鱼雷一直以来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来确保燃料能安全存放,不出现任何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方面在MK48型鱼雷上采用了活塞式斜盘发动机,并且调整了燃料配比,让鱼雷更加安全。但是,增加一个大型部件导致了设计难度和生产制造成本都直接攀升。

除了燃料之外,制导设备在重型鱼雷上也是一个难题。轻型鱼雷的制导方式多数都是单一式的,因为它们的射程比较近,一般都在10-20公里左右。但是重型鱼雷一般都在40-50公里左右,单一的制导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譬如说线控鱼雷的最大射程较低,而自导鱼雷的作用距离非常短。在这种情况下,重型鱼雷一般都使用复合制导的方式。但如何将两种不同的制导设备整合到头部,就成为了许多国家需要攻克的难题。

目前能够独立设计制造和使用鱼雷的国家稀少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以上两个难点之外,重型鱼雷的壳体耐压结构的设计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毕竟重型鱼雷的最大潜深能达到水下1000米左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虽然比不上设计制造核武器,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目前全球范围内能独立掌握重型鱼雷技术的国家仅有八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