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鱼雷制造技术复杂吗,

发布时间:2024-06-21 14:15:03 制造技术 0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鱼雷制造技术复杂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鱼雷制造技术复杂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世界上能够自行研制鱼雷的国家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装备和使用鱼雷的国家很多,但能够研制和生产鱼雷的国家却屈指可数,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这5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次就是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典、朝鲜(根据前苏联技术仿造)。中国的“鱼”系列鱼雷美MK系列鱼雷俄罗斯“风暴鱼雷”法国F21鱼雷英国“旗鱼”鱼雷日本 89式鱼雷德国 黑鲨鱼雷意大利 黑鲨鱼雷瑞典 TP系列鱼雷朝鲜是仿的前苏联和中国的,自己没核心技术。

鱼雷制造技术复杂吗,

为什么现在的鱼雷基本上都采用线导技术?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还是电磁波在水中衰减太快,传播距离极其有限。就算是岸对潜通信的超长波(频率300HZ以下)也只能穿透不到200米的海水(海水的导电性使其成为天然的法拉第笼)。无线电波频率越低,单位时间内能传递的信息就越少。以300赫兹的电波为例,理论上完全不考虑容错时其每秒能传递的信息也就是300/2/8=18字节,这对于致导时速几百公里的鱼雷来说就完全不够用了。而且要发射超长波,天线的长度至少得是波长的1/8,也就是125千米……这样的大家伙没法装到潜艇上……

线导鱼雷主要是潜艇搭载的鱼雷,空投反潜鱼雷和舰载鱼雷没有线导。因为潜艇有良好的隐蔽性,发射鱼雷很难被发现,能够充分发挥线导精度高的好处。鱼雷上的导线能够与发射艇之间传输数据,依靠艇上声呐的信息显然要比自己发射出去没有任何信息支持好得多。

一般线导鱼雷除了导线之外,还有声自导或尾流自导方式。既是为了防止导线拉断失去制导能力,同时多一种制导手段,命中精度也更高。当然,最主要是在进入鱼雷自导头作用范围之内,潜艇可以切断导线,转而进行机动。

飞机、直升机和水面舰艇都是暴露在外的,如果在其搭载的鱼雷上挂根导线,自身机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容易受到敌方的防空导弹和反舰武器攻击,生存力会大减,所以没有谁去这么做。特别是对飞机来说,速度那么大,又在空中,如何确保鱼雷放线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S)

一,线导技术抗干扰能力强,人工可以参与识别诱饵及目标,不易被潜艇或水面舰艇发射的诱饵诱骗;

二,可以在鱼雷发射出去后可以控制,调整其航行姿态,方位及目标,提高命中概率。

图注:图中下方的绿色鱼雷为美国研制的MK48重型鱼雷,该鱼雷采用线导加声自导制导技术,雷体尾部被塑料罩保护的白色装置即为该雷的放线装置

原因有很多,首先线导技术的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不易被潜艇或水面舰艇发射的诱饵诱骗;其次,可以在鱼雷发射出去后,不断调整其航行姿态和方位,进一步提高命中概率。

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潜艇自身的探测精度不够高。因为潜艇在水下为避免暴露,一般不会打开主动声呐,只使用被动声呐。而被动声呐只能探测到目标的方位,而不是目标的准确深度、距离、航行速度等攻击要素。虽然现在可以使用拖曳阵声呐加上舰艇自身声呐阵列,采用多位置探测算法来解算目标位置,但所需的时间太长。

图注:线导技术一般多用于重型远程鱼雷,像图中搭载于NH-90反潜直升机的MU90航空反潜鱼雷就未采用线导技术

使用线导鱼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本方潜艇通过被动声呐发现了目标的概略位置后,就把鱼雷发射出去,在鱼雷的航向过程中,一边继续解算目标的准确位置,一边通过导引线调整鱼雷的方位和姿态,大大缩短了攻击准备时间。而且就算一开始跑偏了方位,也能操控鱼雷回到正确的位置上,不像其他鱼雷,发射出去就脱离了控制。

此外,线导鱼雷除了人工辅助导引外,本身还具备其他自主导引方式,如水声导引或尾流自导等。线导主要负责发射前期和中期的导引和修正,末端制导则由鱼雷本身的导引头完成,当鱼雷导引头锁定目标后,会自动切断导引线,转入攻击模式。目前,线导鱼雷约占到全世界鱼雷总数的80%。

二战时鱼雷命中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命中率是多少?

影响鱼雷命中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距离。如果距离近,那么给对方舰船反应机动规避的时间就很少,那么命中率就高,如果距离远,被发现的几率大,那么留给对方军舰机动规避的时间就很多,那这样鱼雷的命中率就高。二战时期,能发射鱼雷的平台有三种,一是用潜艇在水下进行发射,二是水面舰艇发射,三是鱼雷机进行空中投放。而三种投放方式命中率是潜艇>鱼雷机>水面舰艇。
为提高命中率,二战时期的鱼雷必须是以量弥补质的差距,用面来覆盖。而鱼雷机在投放鱼雷通常都是分两队,一队从右边进攻,一队从左边进攻,这样交叉投雷也可以提高命中率

在二战时期的鱼雷都是直航式鱼雷,只能按照固定的航向直线行驶,而鱼雷的行驶速度一般都是设定在45节-65节之间,所以需要计算对方的航速再进行提前量的计算,而且还是设定并不会机动规避而是在直线航行。所以这样的话发射距离越近命中率越高。而一些驱逐舰和巡洋舰的航速确可以高达33节-36节,而航母的航速的最大航速也超过30节。所以除了距离以外,鱼雷的发射平台的隐蔽性也是一个重大的影响因素。水面舰艇发射的基本是摸瞎,而飞机更是大摇大摆的在天上飞,所以只有潜艇才符合这一条件,所以绝大部分的舰艇都是命丧潜艇之手。

而影响命中的第三个因素,那就是对方舰艇的航速,像主力战斗军舰那种航速超过30节的很容易摸瞎,而只有没有被对方发现,当敌人还在以20节甚至更低的巡航速度行进的时候发射鱼雷命中率就高,所以隐蔽性、发射距离、对方低航速行驶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命中率。所以早期的潜艇都是在夜晚进行攻击,因为晚上啥也看不见,水面舰艇观测不到鱼雷的航迹,像印第安纳波第斯号运送完原子弹后在归航图中就是在夜晚被日本潜艇击沉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鱼雷制造技术复杂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鱼雷制造技术复杂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