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原始技术制造美酒(原始工艺酿制:榆林安崖老蒸酒)

发布时间:2024-03-30 09:33:21 制造技术 710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好酒不怕巷子深,说的是过去家庭作坊式的手工酿酒,酒的香气浓郁醇厚,香飘千里,就算是巷子再深,人们都会追寻着这酒香味来买酒喝。可是现在已经很难寻到纯手工酿酒的作坊,很难闻到这样的酒香……

伴随着技术的变革,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许多传统老手艺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记忆。“老蒸酒”,一种早有耳闻却几乎失传的工艺,却在榆阳区安崖办事处能感受到它的醇香。

原始技术制造美酒(原始工艺酿制:榆林安崖老蒸酒)

杨会塔村是目前安崖仅存的几个还在酿造“老蒸酒”的村子之一。46岁的村民贺换社是该村的酿酒大户,技术好,手艺精。贺换社说,在安崖,还有蒸酒迎新年的习惯,蒸酒也是当地年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来烧酒是必备的年货之一,很多人对年饭餐桌上的菜肴并不在意,却少不得这杯中之物;二来蒸酒除了有岁稔年丰的寄意,也是对过去一年辛勤劳作的犒赏,节日期间亲友共聚,其乐融融地喝几杯自己蒸的烧酒,是最佳的亲情沟通方式。贺换社说他的酿酒技艺,是得蒸了一辈子酒的老父亲真传。

说古道今

二百多年岁月沉淀的醇香

近几年来,安崖老蒸酒正在以其独特的姿态,悄然质朴地出现在相当一部分榆林人的生活里,却无一例外地俘获了饮者的舌尖和心。越是历久,越是醇厚。

老蒸酒,就是史书上的蒸馏酒,我们平常说的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

史料记载,蒸馏酒在唐朝就有。公元640年唐太宗时,我国西南或西北地区便会制作蒸馏酒,“唐破高昌始得其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杜甫诗里有“恁谁给曲糵,细酌老江乾。”的名句。从蒸馏工艺来看,唐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甄(蒸)气水”,“以气乘取”的记载。后人推测,蒸馏酒之所以没有完全普及推开,一是人们不懂原理,器具不够密实,蒸馏过程中许多酒气随着水蒸气散到空中,浪费大,效果也不好。另一个原因是高度酒浪费粮食。从元代开始,蒸馏酒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形成南北两大流派。北方除了粮食原料酿造的蒸馏酒外,还有西北的葡萄酒、内蒙古的马奶酒。清代中后期评论各地的蒸馏酒时说:“今各地皆有烧酒,而以高粱所酿为最正。”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高粱酒几乎成了蒸馏酒的专用名称。

老蒸酒酿造技艺什么时候传入安崖已无从考证,当地七八十岁的老人说,听老辈人说是在清朝道光初年流传来的,反正他们爷爷的爷爷就在酿老蒸酒,200年历史肯定是不止的。由此可见,老蒸酒不是安崖的“独门手艺”,却和安崖有着深厚的渊源。

纯粮酿制芳香醇厚

原生态饮料

贺师傅说,安崖“老蒸酒”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馥郁;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长久。听着他的解说,我们了解到了安崖“老蒸酒”繁杂的酿制工艺。

首先要发酵酒曲。“曲是酒之母,曲为酒之骨,曲为酒之魂。”将荞麦、小麦配以一定比例的豌豆、糜子、玉米磨碎,加水制成块状或饼状,经过人工拓制成块后,放在密闭的曲窑内,温度逐渐升高,水分渐渐蒸发,微生物开始繁殖。贺师傅说,培制好的酒曲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培养成分,如霉菌、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是提供酿酒用料的载体,曲的质量直接影响蒸酒的质量。

贺师傅介绍说,酒曲制好后,就可以做酒醅。高粱、玉米磨碎再适当加入麸皮、谷糠倒进蒸锅搅拌均匀,蒸一个多小时后铲出来冷却一下,同酒曲按比例加水拌匀,然后把它们堆成一个小山丘的模样,盖上棉被,在保温的状态下发酵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放入封闭的酒窖中发酵,过程中要掌握好温度,并随时分析主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一般头茬酒醅需要发酵半个月,二茬酒醅发酵不超十天。贺师傅说,酒曲的用量与酒的浓淡、口感息息相关,酒曲太少,酒味会淡,但放得过多,酒味又会变苦。只有比例适度,蒸出来的酒才会各味协调,恰到好处。

酒醅发酵好后,就能开始蒸酒。农村条件差,设备简陋,必须在冬天河水结冰,有冰块方便冷却时才能蒸馏取酒。贺师傅告诉我们,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没有足够的经验是万万出不来真正的好酒的。刚蒸出来的酒喝起来不顺口,有糠皮味,要装在坛子或缸内封闭好,放上二、三年再喝,味道才会芳香醇厚,口感清爽。

传统器具祖传手艺

全国罕见

在该村一孔专门酿制老蒸酒的窑洞内,我们见到了酿制安崖老蒸酒的主要工具。一个六公分厚、一米多高、八十多公分粗的石桶,稳稳地坐在相称的铁蒸锅上。蒸锅安架在半边炕沿上,下面是烧炭的火灶,嵌入地下一尺多深。蒸酒的火灶是特制的,形如碉堡,因蒸酒需要持续且猛的火力,所以用石头垒砌成的灶膛很大,即使将碗大的整根粗柴放进去,也能充分燃烧。

贺师傅一边讲解一边给我们演示蒸酒的工艺流程:石桶的半壁撑有沙条编制的甑子,甑底有许多小孔,如同现代的蒸笼。顶部坐有一口用铁皮铸成的尖底的脑锅(冷却锅),锅的正下方装有酒捻子,连接管道通出石桶壁引流蒸酒。

蒸锅加好水后,上面装好蒸笼,笼面铺上酒醅,当大锅的水沸腾,蒸腾的水蒸气经过蒸笼上面的醅料时,悄悄地发生着某种反应,使酒精从醅料中浓缩分离,含有酒精的蒸汽通过笼顶冰块水冷凝,收入酒捻子再顺着管道流出,流出来的成品就是老蒸酒。

贺师傅说,酒醅要经过两次上笼才能把全部的酒味蒸馏出来,最初蒸出的酒被称为“冷滴子”,度数高、烈性强,适合窖藏、泡药酒等;中间蒸出的酒叫“中腰窝”,入口醇厚,柔和甘美;最后蒸馏出来的酒叫“梢水”,酒味也越来越淡。其间,冷却锅里的水会因受热而升温,要不断舀出,更换冰块水,才能更好地起到冷凝作用。而在蒸酒的过程中,主人经常会接一盅刚蒸出来的老酒,请围观看热闹的乡邻尝一尝,炫耀自家的蒸酒手艺。

贺师傅蜷着身子爬到一个建在窑腿侧面的小偏窑,打着手电给我们看他挖地三尺、封闭的发酵池。贺师傅说,蒸酒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粮食的品质,谷物的纯净,温度的控制,发酵时间的长短把握,还有酒曲的制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影响出酒率,酒的口感、度数、品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重则无酒可出,或出酒无用,浪费原料,耽误工时。贺师傅蒸酒,用的是古法,凭的是感觉。蒸煮时间、冷却的温度、发酵程度,完全靠口尝、鼻嗅、眼看、耳听、手摸。他的绝活儿是“分六级看花掐酒”,根据酒花的大小和消失的快慢,一眼就能判断出酒的度数,并准确分段分等级取酒。先蒸出的酒头度数最高,酒花较大,随着酒花慢慢变小,蒸出的酒度数也逐渐降低。

贺师傅说,安崖老蒸酒是一种流淌在安崖人血液里的美酒,从幼时开始便存于每一个人的记忆中。每到临近过年,乡下像他一样的蒸酒师傅就会很忙,一些没有蒸酒器具的乡亲,就会把发酵好的酒醅拿到蒸酒窑,请师傅代为加工。烧酒蒸好之后,农历新年的幕布也在人们的精心筹备下徐徐拉开,谷物发酵时散发出的那种独特气味,春节前后一家人围坐桌前等一壶老蒸酒烫好的期待……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的笑声和欢乐。

贺师傅说,像他家这套传统的“宝贝”、凭祖传老手艺酿酒的技艺,在全国也不多见了。贺师傅自豪地说,他会一直坚持用传统的手艺酿造最好的老蒸酒。在纷繁浮华的快节奏工业时代,还能坚守一门传统的手艺,实在是奢侈的享受。

成立合作社

在传承中发展在保护中创新

安崖办事处地处榆阳、佳县和神木三县交界处,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近年来,该办人口大量外流,致使老蒸酒这项传统技艺濒临中断。到今天,只有杨会塔、焦崖窑、庞窑则、红花渠、鱼河湾5个村还有流传。

我国有几千年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科学证明,适量饮酒有益于身体健康,可舒筋活血,延年益寿。市场购买的白酒大部分是酒精勾兑,甲醇和杂醇油含量严重超标,喝了后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渴望喝到纯粮酿造的原汁原味的白酒。安崖老蒸酒作为有着几百年历史,且心手相传的传统手工艺,纯粮食、无添加、无勾兑,且价格合理适中,符合当前人们的消费心理,具有广阔的市场环境。

目前,安崖的5个村中有酒作坊10余处,参与户数近百户。这些农户中酿酒量最大的年产蒸酒千斤以上,纯收入达4万多元,成了酿酒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他产量较小的农户,除了自用和馈赠亲友外,剩余部分也进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农户的经济收入领域。

经过多年的口耳相传,安崖老蒸酒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每当岁末年初,从榆林到省内外,从兄弟乡镇到周边方圆,打问来买蒸酒的上门客络绎不绝。安崖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贺志军说,今年,通过政府引导,已在杨会塔、庞窑则两个老蒸酒比较有名、参与农户较多的村成立了“安崖老蒸酒传统酿酒业合作社”,在不改变现在蒸酒固有品质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一套产量大、效率高、环境好、安全卫生、布局合理、一年四季都能投入生产的酒作坊。同时,政府也在积极申请注册“安崖老蒸酒”商标,力争把安崖老蒸酒早日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