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制造技术 >详情

鱼雷制造技术有多难,

发布时间:2024-08-26 15:05:18 制造技术 0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鱼雷制造技术有多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鱼雷制造技术有多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军在镇远上加火炮有多难?为什么日本人可以做到?

清军贪污腐败成风、政府腐败无能不想拨款、军工技术也达不到;日本新兴半工业国家,政府励精图治、军国主义上台、技术达标!

鱼雷制造技术有多难,

回到19世纪,1885年10月,清政府从德国购买的“定远”、“镇远”两铁甲舰抵达大沽口,同月正式编入北洋水师。两间排水量达到7200吨,主炮305毫米双联装两座4门、150毫米克虏伯后镗炮2座2门,356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船舷水线部分安装的是355毫米复合装甲,号称不会被击沉的军舰,镇远舰是当时亚洲火力最猛、吨位最大的军舰。直接使得北洋水师成为亚洲第一海军。日本因此而震惊。

甲午海战时,镇远舰上面用的炮弹有两种,一种是开花弹、一种是实心弹。开花弹里面装的黑火药,实心弹则类似于穿甲弹但是只穿甲不爆炸,里面装填的是沙子泥土一类,负责击穿军舰装甲。开花弹贵,由于咱们的近代军工刚刚起步自制质量差,外购又嫌贵,所以镇远舰上开花弹装备的少,实心弹倒是管够,直到开战的时候,镇远舰定远舰才匆忙补充了几十发开花弹,几十发炮弹一个来小时就打完了!而日本的炮弹是咱们的十倍不止,大炮一打响,日军可以畅快开炮,而咱们得省着点用。镇远吃了日军二百多发炮弹就是不沉,刚皮厚没炮弹怎么打,拿船撞么?

时间进入1888年,从这时候起清政府开始以各种借口停止购买军舰,到1891年完全停止拨付海军弹药军费。原因是清政府觉的日本太远,而且慈禧太后要大办庆典,没钱拨款;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是,出国留学的大多数是汉人子弟,这两艘军舰建成后由汉人子弟驾船归来,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人看到后害怕汉人军舰,所以心里面不想拨款。

你想想本来清朝近现代军工刚刚起步技术本身就不足,弹药都不够,甚至开花弹自己生产的质量都不行,现在又不给拨经费,它怎么可能去改装镇远舰,再加上清政府觉的海军在亚洲无敌手,水师疏于训练、基本不保养军舰,又觉得日本不足为虑,所以根本没有去准备国防,更何谈改造军舰,加装火炮了。

再看看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军国主义慢慢上台极力推崇扩军殖民,现代军工工业迅速发展壮大、技术开始成熟。日本发现清政府外强中干、腐败无能便对清政府宣战。甲午海战后,日本接收了北洋水师剩下的军舰,能改装的就改装,一是国防需要,二是技术达到了,三是政府支持。

谢谢邀请!

要在北洋海军的“定远”“镇远”级军舰上加装中大口径的火炮,可谓是难于登天。“镇远”舰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俘虏后,日本海军之所以能够在舰上增加了2门12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那也是牺牲了主炮的某些性能之后才做到的。

要讨论在“镇远”这种军舰上加装火炮的可能性,可以大致了解一下这艘的舱面结构。

(“定远”级军舰的主炮射界范围示意图。可以看到,军舰露天甲板的大部分区域因为要给主炮让路,都无法布置上层建筑或者火炮)

“镇远”舰的主甲板上,采取斜连主炮台配置,即在军舰的中前部,横向布置两座主炮台。为了保证主炮台上的4门305毫米口径主炮对前、后、左、右的射界开阔,“镇远”舰露天甲板只是在沿着首尾,在中央布置了一窄溜的甲板室,露天甲板的左右舷方向的空间都处于空置状态,以保证主炮的射界。这个区域仅有的几座大型通风筒建筑,也都是可以活动的,当主炮设计时,都需要放倒。所以,如果要考虑保证主炮的射界,那么这个区域就根本没有办法增加火炮。

(“定远”级军舰甲板室纵剖图)

再就是“镇远”级军舰的甲板室。甲板室顺着军舰的首尾,本身很狭窄,而且甲板室内部已经是满满当当,没有什么多余的空间可以用来安装火炮。可以对照上面这张纵剖图来看,从右向左,由舰首开始,甲板室里分别是前150炮下方通道、吊锚杆下方机械、锚机舱、主炮台、烟囱通道、机舱棚通道、采光井通道、尾部150炮下方通道。没有任何多余空间可以用于布置中大口径火炮。

不仅甲板室里头没有地方,再看甲板室的上方,从前向后也是满满当当。从舰首开始,分别是150炮、吊锚杆、舱口、锚机、前桅杆、主炮、烟囱、机舱棚、人力舵轮、后桅杆、后部指挥台、锚机、尾部150炮。

难道是中国没有能力制造枪炮,因为枪炮的杀伤力强,又对大自然的威胁,现在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努力减少污染环境,这就是现在的导弹,火炮,原子弹,化学武器,都是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什么从不用在军事上,都是用刀剑相扑,从前打仗是用武功使人服输才减少杀戮,过去主将阵亡,兵卒几乎是没有死伤多少,投降,西方的流毒冲破中国五千年的宗旨,西方以为是聪明盖世他们是灭掉自已种族,后悔莫及,清朝的国防是防国人,从不把国外的入侵当一回事,一个国家的主宰是保国安民,中国这么大,高枕不优,确实如此,外敌能挡,国乱难平。才使清朝毁于一旦。

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镇远加火炮确实很难,日本人也不过是加了两门152毫米速射炮而已,另外清军没加炮最主要的原因是没钱。

镇远上加火炮难是因为它特殊的火炮布局造成的。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镇远的主炮是左右对角斜线布局,这种主炮布局方式不仅占据了军舰中央很大一个空间,而且为了保证主炮的射界,使得两舷无法安装火炮,在这种情况下,加装火炮自然就难了。

此外,镇远的干舷不高,为了保证主炮不受海浪影响,主炮是安装在甲板室之上,如果要加装火炮,势必也是在甲板室上面,那么装太多的火炮无疑会造成重心过高。

所以日本在得到镇远以后,只是将其艏艉原有的两门克虏伯150毫米副炮换成了阿姆斯特朗152毫米速射炮,同时在镇远的后部增设了两个耳台,加装了两门阿姆斯特朗152毫米速射炮,其他就是更换了一些小口径速射炮而已。这个改动应该说并不算大,而且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镇远主炮的向后射界被遮挡了。

应该说如果甲午前清军要将镇远做类似的改动,在技术上应该也是难度不大,不过问题是清政府没钱。在甲午前,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不过8000万两左右,勉强够维持财政平衡而已,甲午前又因为光绪大婚、慈禧修颐和园等等开支大增,实在无力为增强海军而投入太多的资金,自然也不可能去加装火炮了。

航空母舰比较难击沉吗?为什么?

你好,这个话题一直是军迷圈里比较热的了,航母从诞生伊始到如今,其已经是一个体系化的作战系统了,也就是说,若在原来,航母可能还存在单打独斗的可能性,当然也就存在被击沉的理论基础,那么如今,想把一艘航母弄沉,那就有些异想天开了。至少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都不具备这一能力。

题主问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种前提,一个是国大国小的问题,一个是是否具备饱和打击的能力,再有是否拥有强大的体系作战能力,最后是否拥有核武器。前面提到的4个方面前两个可以放到战术层面,而后两个则完全是战略层面的事情。理论上讲,毁掉一艘航母并不难,难就在于有多大的能力和勇气。

能够装备航母尤其是大型航母的国家,都是战略纵深极广的,而一艘航母本身没有多大的防御能力,而与它混组编队的其它各类辅助舰只则赋予了全方位保护航母的能力,如今若要绝对的摧毁航母编队,最有效的手段是核武器打击,以及全饱和的电磁脉冲弹攻击,并且还有发动打击的突然性,使其没有完全的有效的防御手段才行,这样的绝杀关键也没人敢用!因为你有核别人也有核,后果没人可以承受。

击沉航空母舰确实是相当相当困难的事,特例也不是没有,二战时日本的短命航母信浓号,首航17个小时就被击沉。美军射水鱼号潜艇的艇长,得是祖坟上冒了多高的青烟,才能用四枚鱼雷一举将信浓号航母送入海底。要知道,信浓号可是排水量高达6万吨的巨舰,跟大和号战列舰同级。

图一:想击沉航母的同学,放学别走。先数数航母有多少带刀护卫保护。

航母之所以难击沉,并不是光有厚厚的装甲就成。原因之一是航母是舰队的核心,本身的打击和防御能力就很强,它是现代海战的决定性打击力量。重型航母根本用不着装备远程防空导弹,它的预警机能在很远的地方发现敌方舰机,并召唤自己的战斗机进行攻击或防御。

原因之二是航母有一大票小弟保护。再威猛的巡洋舰驱逐舰,都是为了保护航母而存在的,包括攻击型核潜艇也是。航母依靠舰载机,以美军的航母单航母编队为例,会编成至少1艘提康级巡洋舰,2艘伯克级驱逐舰,1艘核潜艇。神盾舰数百枚的防空导弹可不是吃素的。

图二:美军典型的三航母编队,长年在东亚出没。想要突破三航母编队的防御,连苏联都没有把握。

中型和大型航母现在主要集中在海军强国手里,美俄法的海军实力本身就很强,欺负叙利亚或伊拉克这类国家,出动航母实际上是牛刀杀鸡。即使当年战力强悍如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也难以穿透航母编队的防空网,撑死打掉充当雷达哨舰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无法对航母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打航母有多难呢?这事儿没有一个国家比苏联更了解,下的力气更大。打航母第一步并不是派出轰炸机,而是要发现敌方航母编队。这时就得有一个覆盖全球的侦察卫星网络。即使强如苏联,一直到解体,都没有可信的24小时不间断,能对海洋任意一点实施侦察的能力。

找不到航母编队就是白扯。冷战期间美军每年都会组织航母演习,将航母开到苏联近海,甚至直逼苏联军港。跟有些军迷想的相反,苏军在多数情况下,都不能,不能,不能做出及时应对,往往逼到门口才开始手忙脚乱的组织力量侦察。甚至有时美军航母编队晃出去又晃回来,都没有被苏军发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鱼雷制造技术有多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鱼雷制造技术有多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