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电气机械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世经研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4-05-01 18:59:43 机械制造 123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第一节国家政策导向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的子行业主要包含发电设备行业、电池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等。

电气机械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世经研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2022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发电设备行业方面,推进电力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及示范应用不断加快。电池制造业方面,提出企业应采用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安全稳定、智能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并严格规定了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家电行业方面,进一步提升对家电行业需求,加速行业智能转型,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推动城乡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一体化发展。

第二节行业市场运行情况一、行业供需情况(一)发电设备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良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技术和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特高压技术和超临界已经达到世界先进行列,从规划还是到建设以及运营维护管理水平,都有较大提升。我国电力装备行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发电机组和交流电动机在产能、产量、容量等各个性能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及进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6月,我国发电设备累计产量为9831.1万千瓦,累计同比增长28.9%。

(二)电池制造业

我国电池制造业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行业整体处于产能过剩阶段,尤其是低端电池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2023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18397.5兆万时,累计同比下降6.9%。

(三)家电行业

2023年1-6月,家电行业内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主要产品产销量均有所回升。进入2023年,线下店铺逐渐恢复正常运营,客流量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提高,消费力度增强,家电行业整体市场需求逐渐提升。2023年1-6月,家用空调累计产量14059.9万台,同比增长16.6%。增速较2022年末上升了14.8个百分点。

2023年1-6月,我国家用洗衣机累计产量4913.0万台,同比增长20.5%,增速较2022年末提升了15.9个百分点。

2023年1-6月,我国家用冰箱累计产量4738.7万台,同比增长13.3%,增速较2022年末上升了16.9个百分点。

二、行业价格情况(一)发电设备

2023年1-6月,我国电机制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处于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电机制造工业生产者出厂指数为98.5,同比下降1.5%。

(二)电池制造业

2023年1-6月,电池制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呈逐渐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增速持续下降。

(三)家电行业

2023年1-6月,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

三、行业经营情况(一)行业规模分析

2023年1-6月,我国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企业数量共25267家,行业资产总计114971.6亿元,同比增长18.2%;负债总计69307.0亿元,同比增长19.0%。

(二)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我国智能制造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电气机械设备智能化和自动化替代稳步推进,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营收达到51121.30亿元,同比增长13.7%;利润总额2830.8亿元,同比增长29.1%。

第三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3年上半年,海外通胀推升出口商品价格,并利好制造业产品出口,海外制造业进口需求韧性较强,我国贸易顺差进入新一轮扩大周期。俄乌冲突加速欧美能源结构转型,欧美主要国家纷纷出台关税取消政策或议案,以上举措落实后均会对我国制造业出海形成实质性利好。制造业中,小家电、家电、光伏出口占比较高,未来三到五年欧美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超预期,海外政策收紧难挡光伏产业链景气上行,高基数后小家电出口2023年下半年有望迎来修复,出口业务毛利率预计将受益于人民币贬值逐季改善。

第四节行业风险分析一、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众多制造厂商竞相进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投资规模不断增大,预计未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企业规模将进一步提升,竞争将不断加剧,产业链毛利率将进一步下降。

二、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具有技术密集的特点,核心技术及相关产品是保持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基础,如果企业未来仍存在核心技术被他人抄袭、核心技术信息保管不善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导致的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从而将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