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机械制造厂二方审核(世界级品质工厂之旅——严苛的客户二方审核)

发布时间:2024-01-30 15:25:56 机械制造 372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K公司是世界暖通领域100多年的领导者。其对于供方准入要求有其特色的一套质量评价系统,而尤为让行业知名的是其对供应商的审核达到了所谓严苛的程度。其供方评价的审核员更是以特殊的审核方法,一丝不苟不留情面的查微知著的方式而让接受审核方如临大敌。

在A公司深圳工厂的质量管理系统建立起全方位的运行模式后,我们迎来了严格的考验,K公司的战略采购将我们作为潜在的供方进行系统化的质量审核,以评估我们是否能达到K公司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Y总说能初次顺利通过K公司供方审核的合作方是比较少的,这将是对我们很大的考验。

机械制造厂二方审核(世界级品质工厂之旅——严苛的客户二方审核)

很多公司对于质量体系基本上是制度和运行是两张皮。文件写的是一回事,运行又是另一回事。公司的质量体系基本是在咨询机构的帮忙下建立的,有的甚至只是为了获得ISO证书而已,因为这个证书是客户供货的基础要求。所以ISO质量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获证,而不是真正用于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而认证机构又发证又收钱的这种模式加剧了质量体系两张皮的现象,使得真正靠质量体系运行提升管理水平的公司是比较少的。认证机构的审核又变成了一种失去独立模式的商业行为,这样对公司质量体系的帮助就显得非常有限。

实际上,客户的二方审核对于公司的质量系统的提升促进和完善就尤为重要,那些高明的领导无论从何种角度对于客户审核过程和结果都是很重视的。K公司这种严苛的审核就成为了A公司深圳工厂上下一心去努力面对的挑战。公司成立了以Y总作为迎审组长,各部门经理和内审员参加的迎审组,而我则被任命为执行组长,承担着这次审核的所有具体组织和准备工作。从未接受过国际化一流客户的审核,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据说这么严格的审核。

客户的审核准则一共有24大项,90个细项,每项5分。如果关键的细项有一项低于3分或者一个大项下的审核得分低于3分都将被判定为质量系统不可接受,审核不予通过。这些审核要求就像一张严密的大网,把公司从领导、管理、员工、产品、过程、服务,设计、采购、质量控制、生产、工程、人力资源等所有过程全部过筛子一样筛一遍,看看是否能满足K公司的管理基准要求。所谓木桶理论木桶的盛水量是最短的木块决定的,而公司的瓶颈是由弱的部门或过程环节决定的,最差的地方就代表了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所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拖后退,否则公司的整体就会受到影响,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而K公司审核的严格也来自于他们的专业化的二方审核员,至少是专职5年以上的审核经历,审核经验非常丰富。

针对客户的审核要求,我们采取了分小组轮番作战的模式。对已经将标准完全转化为内部的程序和工作指引文件进行详细的筛查,对每个环节查漏补缺。每个工作小组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每天总结当天的发现,以及现场运行的符合性,针对客户要求的每一个细项进行自我评价和整改不足之处。

当我们还没准备好时,客户提前过来审核了。这种随机性的审核往往会提前进行,以尽量减少供方的准备功夫。K公司派了2个据说是审核杀手的专业审核员,经过他们审核的供方,只有10%的一次通过率。

审核的首次会议开过以后。一男一女的两个审核员分成了两个审核组,男审核员专门查管理路线,女审核员专门查产品路线。在他们审核开始后,我们很快就明白,如果不是平时深厚的功力,你的审核准备基本上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查管理路线的采用正向审核的方式,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面剥开,直至最里面的一层。如岗位资格和能力,公司从总经理、经理、主管、工程师、生产拉长、质检组长、检验员、员工所有人员的岗位资格,岗位职责,能力要求,所匹配的岗位知识和能力训练,年度培训计划执行,月度培训计划执行,抽查关键岗位和特种岗位员工,审核员亲自挑选员工进行面谈了解,以便反过来印证能力要求,培训计划的执行程度和效果,各个重要岗位人员对于相关的岗位所匹配的质量体系标准规定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这些是短时间的准备根本就不可能准备得了的。

女审核员完全采用反向的审核方法。她从仓库台账里抽查刚刚入库的产品和最早批次入库的产品,先自己对照图纸、产品技术规格书、检验标准进行现场检查。然后顺着datecode和批次号,一路检查和对照成品检验标准、各类检验工作指引,产品质量控制手册,标准作业指导书,各类测试、检验记录,产品维修记录,同时检查各类CAR,来料质量问题、设备异常问题的处理,以及这些过程的系统化,是否和各类产品和过程的质量指标关联起来。同时对照各类产品程序和标准的规定,是否符合这些规定流程和要求的执行。如果平时的工作不是严格遵守这些程序和流程规范的要求,短时间怎么准备去做到是不可能的。

审核末次会议上,K公司的两位审核员介绍了他们这次审核的过程、经历和审核发现,也发现了一些细节执行的问题,但整体的审核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他们本以为我们这个刚转制没有几年的工厂是不可能通过的,没有一定的管理积累,充分的团队默契和配合程度,不可能做到这种知行合一接受严格的二方审核的水平。

这次审核,无论从审核的准则系统化要求,严格认真程度,以及两个审核员全过程一丝不苟的审核,正向和反向审核方式最终都能达到查微知著,是否知行合一的水平让我获益匪浅。以至于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无论何种严格的审核我都有信心去通过。后来我用同样的方式帮助了一家国内行业领先的企业。开始这家企业面对国际一流客户的严格审核有点恐惧并得到低分并没有通过,到最后获得客户再次审核通过和高度认可,都与这段最严格审核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