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林屋的机械制造(曾是吴川最穷的‘三靠村’之一,用一斤花生启动了整条村的起飞)

发布时间:2024-03-02 01:00:01 机械制造 108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黄坡镇林屋村

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

林屋的机械制造(曾是吴川最穷的‘三靠村’之一,用一斤花生启动了整条村的起飞)

是吴川最穷的‘三靠村’之一

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

据村民林全福、林上如等老人回忆,村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可以说是“朝无三角钱,夜无半合米”,一贫如洗。

变化始于1968年

时任村支书林文芳等村干部

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

发动村民每人凑一斤花生米

大概900多斤

折款720元作为启动资金

办起一间集体企业——林屋机械厂

林屋机械厂一开始主要生产小五金等机械零部件。当时周边多个村子也办有机械厂,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过了一段时间,有的亏损破产了,有的仍然是小打小闹。而林屋机械厂却做得风生水起,这是为何?

林屋的秘诀在于,全体村民一条心要把厂子办好,把挣到的钱全部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去,生产规模也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鼓励发展承包经营,村子里出现不同声音:把机械厂分给个人经营。可是遭到了林文芳、林树全等人反对:“当初为什么办机械厂?不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嘛!机械厂要发展,还是要靠集体的力量!”

2002年,林屋机械厂紧抓中国加入WTO的机遇,改制为广东粤凯机械有限公司,始终没有偏离“全村共有”这条原则。村民齐心协力,机械厂越办越好。

现任林屋村民小组长、村办企业负责人林巧才说,村企的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泰国、越南、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里、伊朗、马达加斯加、孟加拉、玻利维亚等国家,“村里时常有外国的客人来工厂下订单,村民对此也见怪不怪了。”

林屋村从当年“穷怕了”到“明星村”的蜕变

离不开全体村民的勤劳拼搏和团结协作

但很多村民说

更加离不开前任的辛勤付出

令人惊讶的是,该村的前后三任村长林文芳、林树全和林巧才,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一个村子如此多人获得“全国劳模”在国内实属罕见。此外,该村林海还被评为“全国农村星火带头人”。

林屋村的老厂长林文芳,今年77岁,在当厂长的几十年间,只领取中级钳工待遇的工资。他以厂为家,每天清晨骑自行车绕工厂和村庄巡查一遍。在村民纷纷建起楼房后,他才想到自家住房,是村里最后一个住进楼房的人。

林树全在2000年从林文芳手上“接棒”。林树全担任村长期间,村办企业稳步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林屋村的文明村建设取得实效,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千佳村、广东省文明示范村,全国文明村,2006年12月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乡村”。

现任村民小组长的林巧才在2011年辞去吴川南宁商会会长职务,在村中父老的支持下,毅然回乡竞选村民小组长。在林屋村,这是一件大事,因为按照传统,这一职务不仅负责村中各项日常事务,还兼任粤凯机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责任重大。多年来该村一直实行投票选举,村民人人能做主。经过“竞选演讲”,最终他以78.2%选票当选新一届村民小组长,并兼任村办企业广东粤凯机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

“我会努力带领乡亲们加快发展,让大家过得更加幸福。”几年来,林巧才履行承诺,村办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突飞猛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从一家作坊式小工厂到一个年产值2亿多元的现代企业,林屋村集体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还带动了林屋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如今,林屋村有600多人从事机械制造行业,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厂工作,职工人均年收入4—5万元。许多村民自学机械知识,投入到工厂的机械生产中来。边做边学,不少村民甚至通过国家资格认证,成为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村企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国轻工部广州设计院等高校科技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投入数百万元对职工、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全村获得高、中、初级技术职称人员共112人,获得国家颁发各种资格证书近400多人次。原本只在村内从事农活的村民,现在到海外出差也成为家常便饭。

美丽林屋,你来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