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机械制造价值观观后感(体制对国企人才的桎梏体现在哪几方面?)

发布时间:2024-07-25 17:56:03 机械制造 932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某机械制造企业咨询有感

文丨欧阳逸

机械制造价值观观后感(体制对国企人才的桎梏体现在哪几方面?)

不准备做一番理论的阐释。因为国企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市场化也是必然选择,无需证明。仅就我做某机械制造企业咨询项目所经历的、所感受的、所思考的说一说,权当是一种感悟吧。

在某个机械制造企业做咨询,对接人开玩笑说,其实你们做与不做这个咨询项目,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如果你们能改变体制,那么,不做这个项目也得了。

天啊,开玩笑。我们一个小小的管理咨询公司,怎么能够改变像泰山一般的体制?这几乎是一个天大的玩笑,对任何咨询公司而言,几乎是绝无可能的——除非我们国家的体制自己说要改、要突破、要颠覆。插一句,到那时候,我觉得才是改革的春天。我曾经说,体制不破,任何改革都会显得力不从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仔细想一想,对接人的话其实说到了痛点上。这个人力资源的项目,在客户看来,其实并不像我们咨询顾问所理解的那么重要。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做这个人力资源项目,而是如何匡正、调理他们所赖以生存的体制机制环境。

情况也确实如此,事后我们看到的事实证明,或者说我们从多家国企的咨询中发现并印证的情况正是如此:

不是国企管理不规范,相反,国企的管理比民企的规范性要强多了。比如很多民企的全面预算管理做不下去,而在国企,却推行得有板有眼、像模像样。也不是国企的管理不科学,从科学性、系统性方面来看,国企比民企的管理优秀了一大截。也不是国企没有能人,恰恰相反,国企藏龙卧虎,资源优势(包括人才)比民企多得多。恰如我们所知,一流人才进了党政机关,二流人才进了国企,剩下中不溜秋的进了民企。所以,从智识方面看,国企人才的胚子,原本不会比民企人才差(我在国企咨询过程中每每发现,国企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就证明了这一点)。问题是,国企的那些人才,经过国企长年累月的制度和文化的羁绊,最后就成了那样。不是国企人才不优秀,也不是国企人才不愿意努力,确确实实是国企的体制在羁绊着他们。国企的那些人,如果放开了由他们自己在市场中驰骋,未必比现有民企的精英们差。

至于说羁绊的因素有哪些,这恐怕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

比如,文化方面:根深蒂固的“官文化”在影响着他们,拼命地爬官跑官,以当官为目的,专业只不过是“道具”罢了。当不了官,专业也懒得搞了。长官意志、长官思维:当官的命令,惟命是从,不对也对;下级的请求,置之不理,对也不对。在决策当中,民主成了摆设,集体智慧经常被无端地受到操控。长官意志之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谁也不敢真的说点什么。信息于是短路了,真理于是给关系让位了,人际关系导向的文化在组织中蔓延。以自我利益为核心,通过关系的运营来博取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很少有人真正关心整个组织的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对当官者而言,组织利益最大化他当然会考虑,但未必是第一考虑项。他的第一考虑项往往是关系。因为他这个官也仅仅是整个官僚生态当中的一个小小角色,他必须努力博取在官僚生态中的上位。而上位,几分靠业绩,几分靠关系,只要是中国人就知道个大概。文化方面当然还包括其他文化,比如市场化的观念、竞争的观念等。在市场化的观念和竞争的观念等方面,国企与民企相比,固然差了一大截,这也是影响和制约国企人才发挥作用的重大因素。

再如,制度方面。好久之前有一个案例,说一个日本企业收购了东北一家濒临亏损的国企。日本人收购之后,对该企业没有增加投资,没有增加人员,仅仅做了一个动作,一年之后就使该企业起死回生、扭亏为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呢?就是派了一个执行官,把原来的制度梳理一遍之后,切切实实地执行起来。国企有很多优秀的制度,但这些制度通常是锁在抽屉了,或者挂在墙上给看的,真正落实下去的制度,没几条。制度执行者经常带头破坏制度,制度在执行中往往大打折扣,最后执行不下去了,成了一堆废纸。每一任新官上来,往往喜欢做一件事,就是重新制定一些制度。如此,日积月累,企业如同一个垃圾场,收留了大量说不清日期、道不明来历的制度,没谁认真去给制度做清理、做审计。制度执行过程中被不断地扭曲,对企业的自戕力很大。国企说得多、做得少,花样多、实事少,坐而论道多、真枪实刀地干得少,原因就在此。

作者为北大纵横合伙人

编辑丨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