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机械制造专业就业难(机械专业被“唱衰”背后:空谈工匠精神,技工待遇低,谁还肯干)

发布时间:2024-05-23 02:34:50 机械制造 338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说起机械专业,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涉及机械设备的方方面面,都与机械专业有关。

而机械也被誉为“工业之母”,它不仅在历史里的每次工业革命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各国的制造业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机械制造专业就业难(机械专业被“唱衰”背后:空谈工匠精神,技工待遇低,谁还肯干)

就拿我国来说,光刻机需要机械专业、航天航空需要机械专业、汽车生产要机械专业、高端制造也需要机械专业等,机械专业贯穿整个制造业。

换言之,对于“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而言,我们离不开机械专业,更离不开机械专业的相关人才。

但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出现了全网“劝退”机械专业的情况,关键是还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尤其不利于我国的制造业发展。

俗话说,存在即合理。为了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该反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探讨扭转这种局面的方法了。

就业待遇差、可替代性强成主因

众所周知,机械专业的学习科目很多,如高等数学、力声热电光各个学科、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制图等。可以说,该专业的学习难度很大。

高难度的学习之下,这些学生怎么说都是人才,按理说出了社会应该好就业,并获得较好的待遇吧!然而现实却打脸了。

很多学生怀揣梦想走向社会,本以为会去做造飞机、大炮等相关工作,成为“大国工匠”。

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人要进入脏乱差的工厂当中,做的是设备维修、画图员,甚至是流水线“拧螺丝钉”的工作。

预期相差甚远就算了,还要应对高强度、高加班的工作。一天作业下来,身上不仅沾满了机油,还搞得身心俱疲。

而这么累的工作,却没有换来优质待遇。很多学生进入行业工作2年后,还是拿着3000元左右的月收入,可能还不包含五险一金,连送快递收入都不如,能不转行吗?

很多人都说熬熬就行,这行是越来越吃香。但实际情况是,只有极少数人能熬到那个时候。

如下面这位网友所言,他是机械专业毕业,经过20年的洗礼,如今月薪2万。但是他们班40个人,如今也只剩包括他在内的5人在机械行业里。

更让人绝望的是,机械类工作还极易被机器人替代。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到来,落后的产能正在被淘汰,附加值不高的产业逐渐被剥离,如现今一些车厂的焊接工作,都是焊接机器人在做。

可以说,工作苦、待遇差、可替代性强,成了大部分人劝退机械专业的主要原因。

多方合力,解决痛点

知道了症结所在,要扭转这个局面也就找得到了方向。

首先,要重视和厚待这类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光把责任推给企业是不行的。

现如今,中国制造业真的很难。虽然我们不乏高端制造业,能造宝马奔驰、飞机大炮,但核心的、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高端设计和工艺制造还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大多数企业一年下来的净利润其实很低,即便想加工资,也是有心无力。

这就需要国家做好两件事:一是营造好的营商环境,出台利好企业转型发展的利好措施(如减税),助力制造业企业往智能制造方面发展,提高生产附加值。

二是要重视高级技工培养,给予各大学校、培训机构关注机械专业的相关支持,如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教学设备方面的投入(职业教育承担了大量技能人才输出任务,但财政拨款方面与普通教育相比,差距较大)。

如此一来,制造业转型和高级人才相互发展、相互助力,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附加值升高,机械专业人才的待遇自然也能提高。

其次,设置机械专业的各大院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企业,应相互协调、合作,降低所培养人才的被替代性。

以其中的职业教育学校为例,不能光学校一头热,企业也要参与其中,达成真正的“校企合作”。

在教学内容上,职业教育院校除了设置机械本身的学习之外,还要与时俱进,加入企业急需的自动化、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内容,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借鉴德国的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学校培养之外,学生也可以进入工厂中,企业提供老师傅带领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实用技能的时间大大缩短,毕业后就是中级、乃至高级技工,直接上手企业的相关工作,不会与制造业需求脱节,这是多赢的局面。

总的来说,机械专业对于我国制造业发展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劝退”该专业的声音,我们应重视起来。

国家、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合力,给予机械人才足够的尊重和待遇。相信在相关举措之下,机械专业依然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和支持,我国的制造业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