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无极机械制造厂(黄维的永动机没成功,杜聿明研发无极发电机,最后为何也放弃了?)

发布时间:2024-03-05 16:17:22 机械制造 364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沈醉在回忆录《战犯管理所见闻》中说:“杜聿明担任缝纫组长时,真可以称得上是‘多面手’。不论粗活细活他都能干,连大衣都能剪裁。特别是修理缝纫机非常内行,我曾专门向他学习修机器。(本文黑体字,均出自沈醉《战犯改造所见闻》和黄济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最初缝纫组只有两台缝纫机,杜聿明和沈醉一人一台,其他人都是手工缝纫,但是很明显,杜聿明比沈醉更懂缝纫机,而且可能比黄维更懂机械原理,在黄维抱着看似永远不可能成功的永动机不放的时候,杜聿明也在搞机械研发——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杜聿明的研究方向才是对的。

无极机械制造厂(黄维的永动机没成功,杜聿明研发无极发电机,最后为何也放弃了?)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别说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即使是六七十年代,缝纫机也不是家家都有的,现在家用缝纫机很少见,则是因为大家基本都不用自己做衣服了。

沈醉因为在军统局本部当总务处长油水颇多,再加上家底殷实,所以他家在抗战期间也能买一台缝纫机,沈醉出于好奇也拆卸过,结果拆开就装不回去,像三哥组装新式战斗机一样,看着“多出来”的零件挠脑袋。

沈醉看杜聿明能很熟练地把梭床拆卸下来,擦拭干净后又轻巧地毫不费事就装上去,也很奇怪这位中将司令为何会懂这么多,询问之后才知道,杜聿明统领他带机械化部队的时候,还办过一个缝纫工厂,不但解决了军官家属的就业问题,也为制作部队服装和武器的外罩等提供了方便。

黄埔一期毕业的杜聿明从小就喜欢研究枪械,当上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第一任团长后,更是每天都在研究美式战车的装备性能,还经常参与拆卸和维修,缝纫机与坦克相比,那实在是太简单了——在这方面,沈醉只能给杜聿明当徒弟。

我们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看到的杜聿明,很多时候都是一边说话一边踩缝纫机,那熟练程度,不但让沈醉由衷佩服,就是现在的一般主妇主夫,也会望尘莫及。

我们看电视剧《特赦1959》,可能会认为真正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曾留学德国的叶立三,不靠谱的是“学究型人才”黄维。事实上叶立三的身上,也有黄维的影子,甚至可能黄维也可能是叶立三的历史原型之一:1937年,时任第十八军十一师(陈诚土木系只说就是来自这支部队)曾赴德国深造,后因抗战全面爆发而提前回国担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在淞沪会战的罗店之战中,黄维硬抗日军七天七夜,三个团长一牺牲二重伤,全师撤下战场时还不够整编为一个团。

看过电视剧《特赦1959》的读者诸君都知道,与黄维的钻牛角尖不同,叶立三凭着丰富的电学知识,成了灯泡厂的编外“总工程师”。别的不说,就看他能随时坐着小汽车离开战犯管理所,别的“同学”挖土刨坑,他能戴着眼镜指着图纸高谈阔论,就足够大家羡慕的了,连康泽有时候也得乖乖给他当俄文翻译。

在《特赦1959》中,“好战小老头”蔡守元(打过叶立三和马励武)的历史原型是桂系“罗盘将军”张淦,“扎心小能手”刘安国(两番诛心之言撂倒了王耀武杜聿明)的历史原型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文强,而叶立三、陈士章的历史原型可能不止一个,其他战犯,则是以真名实姓出现。

在功德林第一批特赦的那十位(第一批特赦人员不止十位,抚顺战犯管理所也特赦了一批)和比较有名的军统三剑客沈醉、徐远举、周养浩,根本就是本色出现,所以说《特赦1959》是历史纪录片、电视剧中的报告文学也不为过。

电视剧中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