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河南匠星机械制造(“匠星”汇聚,闪耀汉江中国(襄阳)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4-01-31 05:57:57 机械制造 961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千锤百炼成绝技,赛场竞技显匠心。11月16日至17日,在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襄阳市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在汉江流域12个城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赛事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2023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中国(襄阳)第四届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技能盛宴交流交融促发展

河南匠星机械制造(“匠星”汇聚,闪耀汉江中国(襄阳)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对于湖北来说,这是一场隆重的盛会。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大赛作为省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是湖北迄今为止举办的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跨省域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

对于襄阳来说,这是一项崇高的荣誉。襄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担当“东道主”,承办大赛,彰显的是襄阳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技能人才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果。

对于选手来说,这是一次技艺的切磋。中国(襄阳)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对接世赛、国赛,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信息技术等七大产业,设定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6个职业(工种)的比赛项目,湖北、河南、陕西三省2000多人参加初赛,经过各地选拔,最终产生123名“匠星”从湖北、陕西、河南三省各地会聚襄阳。当五星红旗伴着庄严的国歌徐徐升起,11月16日上午,大赛开幕式伴着襄阳城市宣传片《襄阳好风日最美相逢时》盛大开启,襄阳人可以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一定能以襄阳热情和独特魅力让各路技能人才宾至如归、近悦远来。”

顺风张帆见行见效聚合力

襄阳已成功举办四届汉江流域技能大赛。为争取成功申办中国(襄阳)第四届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大赛,从今年3月开始,襄阳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就把申办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提前谋划,主动多次到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汇报工作,介绍襄阳市近几年的技能人才工作发展情况。在获省人社厅批准立项后,襄阳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第一时间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以中心主要负责人邹明坤抓总的工作专班,拟定中国(襄阳)第四届汉江流域职业技能大赛准备工作路线图,不断细化完善工作细节。全体干部职工鼓足干劲、开足马力,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大投入、压茬推进,以实实在在的措施确保赛事顺利举行。

成功承办和组织本次赛事,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襄阳市人社局副局长张耀辉的带领下,中心工作专班主动登门拜访陕西省、河南省人社部门,邀请到安康、汉中、商洛、南阳等城市参加比赛。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大赛筹办工作,襄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烨等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大赛筹备情况,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各承办单位为了保障赛事顺利进行,所有人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精心策划,先后组织数十次推进会、上百次各小组研讨会等,推动着大赛各项筹备工作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技兴荆楚走深走实植沃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襄阳市就是这样做的!近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打造区域人才中心为目标,加速推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高质量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新时代鲁班培育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紧扣“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围绕“工业链”重塑“评价链”,锚定“都市圈”充实“工匠圈”,构建了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探索打通了事业单位和企业人才双向流动通道,率先在全省创建了“1+N”职鉴体系,实现以全市经济支柱型企业为龙头引领的技能人才培育评价全覆盖,促进产业技能人才质量数量“双提升”。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省级5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省级11家;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品牌专业7个、精品课程12个;教师培训项目3个;全国技术能手7人、湖北工匠2人、湖北技能大师8人、湖北省技术能手103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有力服务了“制造强市”“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中国(襄阳)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虽已圆满收官,但职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永远不会有休止符。此次赛事对襄阳来说是形象、文化的展示,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襄阳将以此为契机,吸取各地优秀经验,积极携手汉江流域兄弟城市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逐步以战略支点竞争力、雁阵结构竞争力、战略力量竞争力、人才制度竞争力赢得区域人才发展竞争力,以点上突破带动产生人才聚变、裂变和全局反应,进一步形成区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的新时代人才兴业之路!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记者:伊琳|通讯员:金文丽田伯韬

编辑:胡星宇(实习生)|校对:黄娟

责编:李丹|审核:周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