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巩义市豫鼎机械制造(改朝换代:嵩山见证着一场场刀光剑影、马革裹尸的悲壮场景)

发布时间:2024-05-02 02:16:38 机械制造 203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王建淞

《荀子·大略篇》中说:“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这句话就是说,天地之中这个地方,居四面八方最近,要想管理好四方,作为帝王,就必须住在天地之中,才能统治和统领天下,反之偏了远了是要出问题的。并由天地之中说,确立了中的理念。纵观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基本都在天地之中展开最后的浴血奋战,新的朝代在逐鹿中原,战马嘶鸣、刀光剑影中完成。“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名言千古流传。

巩义市豫鼎机械制造(改朝换代:嵩山见证着一场场刀光剑影、马革裹尸的悲壮场景)

尤其是上古时期夏禹在嵩山下阳城建都后,以嵩山为中心,把天下划为九州,分别是: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和雍州。并铸造九鼎,分别是:豫鼎、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梁鼎和雍鼎。把九鼎安放在九州的中心,也是都城所在地的豫州。九鼎代表着九州,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故此天下诸侯为争得豫州中土,得到九鼎,展开了一场场金鼓连天、攻城掠地、生灵涂炭、马革裹尸的殊死搏斗。

嵩山山峰巍峨,沟壑纵横,崖陡如削,山势险要。东有虎牢关,西有大谷关、龙门伊阙,南有鄂坂关、阳城关(石羊关),北有黑石关,中有轘辕关,这些关隘是通向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古往今来嵩山成为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逐鹿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

5000年前,黄帝和炎帝,都是少典氏之子,兄弟两个分别是两个大部落的首领。但是两个部落在数百年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渐出现冲突,随后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分别带着精良部队,双方就在嵩山下的阪泉之野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大战,一开始,炎帝部落先发制人,用火将黄帝部队烧的措手不及,黄帝部落命令应龙用水熄灭炎帝部落的大火,遂将炎帝部落打败,双方经过三场激烈的战斗,炎帝部落最终敌不过黄帝部落的大军,归顺于黄帝部落。从此,炎黄两个部落共同发展壮大。

夏朝初年,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夏启在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效仿父亲(大禹)涂山之会,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建立钧台,祭祀上天众神,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会盟诸侯。之后又设宴款待诸侯,因此也称钧台之享,钧台之享,夏启宣扬了赫赫战功,展示了夏王朝的强大实力,真正确立了夏启的共主地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夏王朝中期,太康继承父亲启王位后,夏王朝内部发生内讧。先有“五子”(太康的兄弟五人)争位,接着又有武观叛乱,广大庶民群众就借此展开了强烈的反抗斗争。这就使有穷氏的后羿有机可乘,他“因夏民以代夏政”,一度夺取了夏王室的统治权力。太康失国后,与其弟弟仲康一同逃往东方,稍后死去。仲康之子名相,投靠斟灌氏和斟鄩氏,后被寒浞所灭。相被杀时,其妻后缗正怀孕,从墙洞逃出,逃回母家有仍氏,生子少康。

少康从长大后,在纶(今河南省登封市颍阳镇)“有田一成,有众一旅”,积极招募夏的余众,直指夏朝故都斟鄩(嵩山北麓偃师、巩义境内),攻入浇的巢穴。浇曾顽固抵抗,但为时已晚,最终失败,被少康捉住杀死。接着,少康在老臣靡的协助下,乘胜追击,横扫寒浞残余势力,灭有穷氏,少康称帝,并建都纶邑,重新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地位。少康从政后,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史称“少康中兴”,开创了中国历代王朝最早的中兴时代。

夏朝末年,夏桀暴虐残忍,喜好淫乐,民心渐失。商部落首领商汤逐步发展壮大,想灭掉夏桀。他不拘一格地收拢和选用人才,曾拜请隐居在嵩山、威望极高的卞随和务光帮助他灭夏,卞随和务光因受许由以德赢天下,拒绝杀戮的思想影响,认为成汤玷污了他的人格,俩人均投颍水自缢而亡。后来居住在嵩山下有个叫伊尹的高士,经过成汤三聘之后,担任右相。在后来灭夏的战争中,伊尹起了关键的作用。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成汤正式兴兵讨伐夏桀,史称“商汤革命”。商汤通过“伐谋”、“伐交”、“伐兵”,最终取得战争速胜,并在亳(今嵩山北偃师商城遗址)建立商朝。

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公元前1046年,商纣王荒淫无道,害死了周部落首领姬昌(周文王),其子姬发(周武王)率军东进,在嵩山北麓的孟津汇天下八百诸侯,征伐商纣王,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天下都归附了周朝。武王在嵩山举行的封禅大典,昭告天下宗周。

春秋战国时期,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郑国攻打滑国(今嵩山北麓偃师府店一带),周襄王派伯服、游孙伯为使者,劝郑国不要攻打滑国。郑文公不听,并囚禁使者,依然攻打。二十五年(前627年),秦国出兵,过滑国境偷袭郑国,遇郑国商人弦高,弦高送牛及皮革犒劳秦兵,并暗地派人通报消息。秦知郑有备,于是灭掉滑国。周景王十九年(前526年)十二月,晋、鲁、宋、卫等国国君在尖山萧鱼口相会,作出禁止对郑国抢掠的决定,使郑国得以存在。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将攻打韩国,夺取嵩山南麓的阳城、负黍,并斩杀4万余人。后周与众诸侯联合,出兵嵩山西麓的伊阙,隔断秦与阳城的通路,双方激战。最后,秦灭周军,赧王死。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纵横家鬼谷子,在嵩山隐居,收徒教授纵横捭阖之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大学。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生:其中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商鞅、毛遂、乐毅、吕不韦、白起、李牧、李斯、黄石公等,均是著名的道家、兵家、法家、纵横家。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四月,汉将樊哙进攻秦兵扼守的嵩山太室与少室之间的轘辕关。刘邦因张良是韩国人,派他为向导,攻下轘辕关,直取颍阳(今东金店),并屠杀全寨人。又攻阳城,剿灭秦军骑卒,占领韩国城池十余座。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黄巾军起义。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设函谷、广城、太谷、伊阙(嵩山西麓)、轘辕(嵩山中)、旋门、小平津、孟津八关都尉,以阻挡黄巾军的进攻。献帝建安元年(196年)九月,曹操挟献帝自洛阳迁都许昌,至轘辕关时,汉军杨奉、韩暹率轻骑追来,展开激战。后曹军伏兵阳城山中,展开争夺战,最后,大败杨、韩两军。

西晋、东晋时期,嵩山地区的战争也很频繁。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齐王炯攻赵王伦于许昌。伦遣将闾和等出嵩山南鸿山脚下鄂坂关,进驻阳翟(禹县)据守。怀帝永嘉二年(308年)刘曜进攻洛阳,司空苟灌率兵出轘辕关,坚守阳城。王弥自许昌来,在伊水北败官军,进入轘辕关。四年(310年),河内(泌阳)王刘灿率军出轘辕关,侵占梁、陈、汝、颍等地。五年(311年)刘曜、石勒出兵轘辕关,屯兵许昌。

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前赵石勒遣部将司马石生自延寿关出兵许昌、颍阳,晋派杨武将军郭诵于鄂坂关大破石生官军。穆帝永和六年(350年),冉闵背叛石勒,率部起义,刘国据守阳城。石勒带兵出轘辕关,屯兵许昌。当时阳城属前赵石勒,继属后赵冉闵。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冬十月,刘裕西攻后秦姚泓,在嵩山东麓展开激战,后秦属地阳城、成皋、荥阳、虎牢守兵相继投降。檀道济领兵长驱直入,后秦姚泓在洛阳派赵玄守嵩山北麓柏谷坞,派石无讳守巩县。赵玄与晋军大战中受伤,石无讳到黑石关即兵败而回。

隋末唐初,嵩山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唐讨伐郑王王世充,派王君廓攻破轘辕关,自洛口断其饷道。武德四年(621年),王君廓与王世充部将单雄信在嵩山洛口对阵,高祖之子、秦王李世民遣兵救援至轘辕关,激战中单雄信败退。高祖之子、齐王李元吉在洛阳被王世充所败,秦王李世民被俘。在形势危急之时,嵩山少林寺棍僧志操、昙宗、惠旸等率僧兵袭击王世充大营,生擒王世充之侄王仁则。秦王李世民登基为唐太宗后,对少林棍僧加封赐田,给以奖赏。李世民率3000人战胜窦建德16万大军,为军事史上有名的“虎牢之战”。

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岳飞与金兵大战于嵩山东麓汜水关,相持于竹芦渡。岳选精兵300人,伏前山下,陈兵设阵,以柴草点火。金兵疑是岳飞援军至,惊溃。岳军智取竹芦渡。

金宣宗被元军追赶,退驻少室山,安营扎寨,后称此山为御寨山。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三月,颍州红巾军起义,西攻洛阳,至辕关,受到少林寺僧兵阻击。

明末,思宗崇祯十一年(1638年),登封唐庄磨沟村农民李际遇因缴不起官税,被县衙拘捕,严刑拷打,并拴在衙前石狮子腿上示众。李在群众援救下,以石块砸断石狮子腿,逃上嵩山东麓尖山,率众起义,队伍发展到四五万人。活动在嵩山地区登封、密县、荥阳、巩县一带,诛杀贪官污吏,打富济贫。后与李自成义军汇合,成为农民起义军的一支巨大力量。

清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农民起义的太平军北伐,穿过嵩山辕关,后到巩县神堤、黑石关、南河渡一带,击溃地方团练,占领巩县县城,并杀了知县王恩泰。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十一日,农民起义军捻军经嵩山入巩县,知县袁修韩派民团乡勇抵抗。十三日,攻克县城,十九日,克黑石关、芝田镇。二十日东去。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捻军再度入巩县。十月克洛阳。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十八日,捻军张宗禹部来登封,经嵩山,过巩县,入洛阳。二十七日,又南过嵩山回登封。同治三年(1864年)、四年(1865年)、五年(1866年),清军不断追击捻军,而捻军紧依嵩山进行活动。

民国元年(1912年)陕西民军入河南,河南巡抚派兵守黑石关,民军被阻。

民国17年(1928年)军阀混战,冯系部将石友三在嵩山与蒋系部将樊钟秀交战,并包围了樊的驻地少林寺,而后放火烧了少林寺从天王殿到藏经阁的所有殿堂和经书、法器付之一炬。

1944年春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东方战线上的日军为了挽救危局,打通在中国大陆的南北交通线,发动了河南战役。4月18日、19日,日军五六万人分别向中牟黄河渡口、郑州黄河铁桥发起进攻,一夜之间,突破渡口,郑州失陷。接着,西犯嵩山东麓的汜水,主力南下,进攻新郑、密县、登封。不久,山西省垣曲的日军渡过黄河,占领渑池、灵宝、陕县。5月25日上午,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洛阳全城失陷。司令长官蒋鼎文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化装逃出河南。在日军进面前,国民党汤恩伯、胡宗南的40万大军望风披靡,不战而溃,仅37天,日军便占领了豫西38座县城。所到之处,山河破碎,文物被毁,人民遭难,嵩山地区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致使本已深受水、旱、蝗、汤(恩伯)祸害之苦的河南人民,又陷入了日本侵略者残暴的殖民统治和野蛮的血腥镇压之中。

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拯救中原人民,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命令太行军区部队挺进豫西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牵制郑州、洛阳、许昌三地和陇海、平汉两线的西进日军,并给以沉重打击。为保卫河南,保卫祖国大西北,贯通陕北、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之间的战略联系,而发展抗日战争的大好形势。9月6日,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治委员的一支1700多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以下简称“八路军支队”)从豫北的林县出发,经过晋南的阳城,到达洛阳以北、孟津以西的东西蓼邬,飞渡黄河,跨越陇海线,冲破日伪、顽军前堵后追和左右封锁,奋勇向嵩山地区进军。嵩山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

民国以来嵩山地区,水、旱、蝗、汤为害,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但在这块土地上,不仅有历史上抗击强暴的光荣传统,而且有在同帝、官、封斗争中形成的淳朴强悍的民风。这支军队到嵩山地区,沿路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说明是从华北过来的八路军,专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并一路战斗,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9月28日,部队到达嵩山地区的李洼村、颍阳镇、红石头沟、白栗坪,随后又到伊川、密县、巩县、偃师、荥阳等县,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打击日本侵略者。

在开辟根据地的过程中,对日军采取坚决打击的方针,同时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打击顽固势力的方针,并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保持与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群众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征粮、不筹款;进村不叫门,不越墙,宿营在房檐下,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当地人民群众。因此群众反映:“人活几辈子也没见过这样好的军队!”“八路军真是仁义之师!”部队挺进豫西后,首战李洼村,再打飞机场,接着打关湾寨、东金店、曹村,打偃师佛光峪、巩县黑石关,捷报频传,振奋人心,一时神话般的传说四起,有的说:“八路军真是神兵天将!”有的说:“只有八路军才是真正的抗日军队,才是咱们老百姓的救星。”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很快在群众中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取得了胜利。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直出大别山”决策的同时,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党中央做出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周密部署,即在刘邓大军主力直趋大别山以外,由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为左后一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由陈赓、谢富治率领两个纵队为右后一军挺进豫西,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掎角。经过与国民党军的浴血奋战,至当年10月嵩山地区全面得到解放,拉响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序幕,直至新中国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