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机械制造老专家(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三))

发布时间:2024-07-25 17:30:28 机械制造 182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接《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二)》。

在科技兴军征途中实现弯道超车的马伟明院士(2001年当选)

机械制造老专家(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三))

马伟明,1960年4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电气工程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教授、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2年,马伟明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1987年,于海军工程学院获船舶电气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至1996年,在清华大学获电机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5月,受聘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2016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21年5月,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马伟明主要从事舰船能源与动力、电磁能武器装备以及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他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武器装备发展需求,带领科研创新团队在“舰船能源与动力”、“电磁发射技术”和“新能源接入技术”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制,取得了一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原创性成果,引领了舰船综合电力和电磁发射两大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军民通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进步。

扎根西部企业的工业控制阀专家马玉山院士(2021年当选)

马玉山,1968年12月26日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工业控制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夏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宁夏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马玉山于1991年从吉林工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毕业,并进入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先后担任技术骨干、技术总工、总经理;2005年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获得西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2年任宁夏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马玉山扎根西部企业,长期从事高端控制阀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他研发出高参量调节阀、高端特种球阀和高性能蝶阀等12个系列高端控制阀,攻克了深水控制阀、超低温控制阀、压缩机防喘振阀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流程工业关键控制阀“卡脖子”问题,研究成果在能源化工、核能发电和深海开采等领域广泛应用。

我国新一代舰炮武器系统和舰载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领域知名专家邱志明院士(2015年当选)

邱志明,1961年12月23日出生于山东兰陵,海军专业技术少将军衔,舰载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邱志明于1982年从海军工程学院兵器系舰炮工程专业毕业;1987年获得海军工程学院硕士学位,之后进入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某研究所工作;2005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海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工作;2006年晋升为海军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志明长期从事舰艇作战系统、火力兼容、舰炮武器系统和舰载多武器兼容发射的论证、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他主持了中国多型舰艇(含航母)作战系统论证研究,创建了舰炮武器系统性能参数优化和配置优化模型与算法,主持完成舰炮武器系统应用工程和新型驱护舰火力兼容控制系统研制工程,突破了小口径反导舰炮超高速技术和舰载通用垂直发射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机械制造专家单忠德院士(2019年当选)

单忠德,1970年1月出生于山东高密,机械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1993年单忠德从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1996年获得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2013年入选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被任命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201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担任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单忠德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及机电设备开发、机械工业节能减排与绿色制造研究。在自动染色数字化装备、数字化无模铸造复合成形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推动纺织、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与重大技术装备创新2020年5月,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荣誉称号。

院士副省长邵新宇院士(2019年当选)

邵新宇,男,汉族,1968年11月生,江苏靖江人,198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机械制造自动化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邵新宇,1986年8月江苏省靖江县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免试保送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1990年至1998年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10月,历任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制造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网络与虚拟制造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机械学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其间:2003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6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以后,历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正厅级);2017年12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9月,任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2023年9月,任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邵新宇长期从事机械、激光加工工艺与装备,以及制造系统优化的研究和开发:发明复杂薄壁件大功率激光搭接填丝熔焊等新工艺,主持研制成功中国首条轿车和商务车车身顶盖-侧围激光焊接生产线、国际首台车身不等厚板激光曲线切焊一体化装备;攻克发动机曲轴精磨、缸体精镗关键技术难题并研制成功成套数控装备;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制造执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工具开发;成果在一汽、东风、上汽、广汽等生产一线应用;主持研发的激光等多能场复合加工工艺与装备,应用于航空航天、海工船舶等行业关键零部件高质高效制造。

飞行器设计领域专家孙聪院士(2015年当选)

孙聪,男,汉族,1962年2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飞行器设计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

孙聪198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担任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所长;2009年,担任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担任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

孙聪长期从事飞机航空电子、隐身技术和飞机设计工作。在主持歼-15飞机研制中,突破了总体设计、着舰技术和电磁兼容等6类38项重大关键技术、建立了中国舰载战斗机研发技术体系、形成了中国第一型舰载战斗机装备,综合作战效能与世界现役同代主战舰载机相当,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提出并领导鹘鹰验证机研制,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整体结构技术及设计、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中国四代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重要突破。

新能源汽车专家孙逢春院士(2017年当选)

孙逢春,男,1958年6月6日出生于湖南临澧,新能源汽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校长顾问,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1978年孙逢春考入湖南大学;1982年从湖南大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工业学院车辆工程系,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87年前往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车辆研究所联合培养;1989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振动研究室讲师、副教授和主任;1994年入选国家教委全国“跨世纪人才计划”;1998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199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2年8月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2009年担任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2014年担任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2016年担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运行国家监管平台主任;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逢春长期致力于电动车辆总体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电动车辆整车结构、系统集成与动力系统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提出并构建了中国电动商用车、充/换电站系统、清洁交通等系统技术体系。

机械工程专家谭建荣院士(2007年当选)

谭建荣,1954年10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谭建荣于1982年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1987年获得华中工学院工学硕士学位,进入浙江大学机械系工作;1992年获得浙江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获得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5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担任浙江大学机械系主任;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受聘为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2018年7月受聘为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院士。

谭建荣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研究。他提出了多品种大批量定制设计技术、多性能数字化样机设计技术和多参数分析与匹配设计技术。将提出的技术固化在软件中,开发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权12项;研究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列为2004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9项重大进展之一,在包括一批装备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在内的多家有影响的制造企业得到应用,有效地支撑和支持了国产重要装备的设计与创新,推进了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飞机项目总设计师唐长红院士(2011年当选)

唐长红,男,汉族,1959年1月6日出生,陕西省蓝田人,飞行器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

1982年,唐长红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1989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硕士学位;2011年12月,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11月,唐长红辞去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职位。

唐长红长期从事飞机气动弹性、结构强度、总体设计工作。先后参加了“飞豹”飞机、运七—200A、MPC—75、AE—100等型号飞机的研制和重大预研课题研究。担任JH7A飞机总设计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飞机项目总设计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