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三年机械制造的学习感悟(我国工业发展的一点启示)

发布时间:2024-07-30 06:53:23 机械制造 577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建国70多年以来,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全球的工业化大国,实现了现象级的复兴转变。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约971倍,年均增长11%。我国是全球毫无疑问的工业大国:

一是“第一制造大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份额达到28%以上,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三年机械制造的学习感悟(我国工业发展的一点启示)

二是“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但是回到建国初期,1949年,我国生产力是极其低下的,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农业占90%,工业占10%,工业当中又以轻工业为主,像飞机、大炮、汽车、拖拉机等重工业都只能进口。当时的国民人均收入仅为27美元,甚至不及印度的一半。而外部环境下,中国作为苏联和美国在东亚竞争的前沿阵地,以欧美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包括我国实行全面的军事、经济封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全面倒向苏联。这才有了后面苏联全面援助中国工业的故事。

而这正是后来我国成为工业大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1949年我国经过多方讨论并在苏联的指导意见下,正式确立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从而实现工业国家的路径。在同年的12月,我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了由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与改造50个企业的协定,至此拉开了苏联政府大规模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序幕。

但次年即1950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美国不顾中国的多次坚决反对,毅然跨过“三八线”,甚至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界,在事实上已经侵略了我国国土,我国不得不发动反击。于是,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结果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英勇表现,重挫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将美军赶出“三八线”以外。抗美援朝赢得了苏联极大的尊重,让苏联看到了中国的潜力。因此,苏联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力度,这个援助的力度在全球国家援助的历史来看甚至都是罕见的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苏联派遣到我国援助的专家,仅1950年到1954年10月期间,就派遣了3000多名专家和顾问到我国进行指导,前前后后苏联派遣来华的专家超过1.8万人。而且这些来到中国的苏联专家,除了在一线项目上进行指导建设,还为我国培养了高达7000多人的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另一方面,除了派遣专家来华,苏联还允许我国派遣留学生赴苏学习,人数最多的时候我国在苏的留学生足足占了苏联全国留学生总数的1/3。苏联对我国专家的大力培养,大大缩短了我国培养技术人才的周期,促进了工业快速发展。

从援助的项目来看,苏联援助我国的项目以156项目工程为中心,156项目工程,其实就是156个援助项目,项目以重工业为主,尤其涉及军事工业、冶金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加工业等。156个项目有些是我方提出的,有些是苏方提出的,最后确定了154项,但因为计划公布的是156项,所以广为流程的是156项目工程。事实上我国整个“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完成苏联援助我国的156个项目,最终的目的是让我国初步建立起工业化基础,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从1950年开始到1969年的十九年间,154个项目中,有150个项目实际施工完成,以上援助内容大大填补了我国工业的空白。

苏联工业援助形式是提供成套的设备和成套的技术以及相关资料,这些宝贵的技术体系和资料无论用多少金钱都换不回来的,这也使得我国的工业打一开始就有了体系化的基础,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脚步,少走了很多弯路。

从结果来看,经过五年建设(1953-1957年),到1957年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56工程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工业布局骨架,工业总产值五年间增长了128.6%。重工业的快速增长初步扭转了我国长期以来重工业比重过低、基础薄弱的情况,至此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当然,我国工业的起步发展除了苏联的大力援助,自身的社会稳定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建国方针也有很大的关系。苏联对我国的援助也要辩证的看,援助并不是无偿的,里面存在着大量的利益交换。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全球霸主的意识形态斗争就开始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在东亚地区竞争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巨大的军事和经济制裁压力。以当时国力,虽然我国在朝鲜战争赢得了胜利,将美军赶出三八线,但整体国力衰弱,生产力及其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因此,苏联势必扶持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才能更好地维护地缘格局。而且朝鲜战争让苏联意识到我国的潜力巨大,因此有了改造我国意识形态的想法,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但当时苏联的很多举措不得不让人怀疑。具体表现在我国整个政府,整个部门,每个处室都有苏联专家指导。我们的大学,每个系里的学习教材由苏联提供,或教学。甚至我国的JUN队管理方式全盘苏华,我们引以为傲的官兵一致平等制被撤销,等级制开始走上舞台。而且,当时的妇女穿着普遍是苏式连衣裙,男生全是列宁装。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政府管理要听苏联的指导,教学资料由苏联提供甚至教学,JUN队管理苏华,整个国民生活习俗转向苏联。那么这样的国家还是中国吗,我们还有主权吗。

但苏联显然低估了我国独立自主,由本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决心。关于建国初期苏联的援助,主席曾指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苏联援助是外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内因。没有外因不行,没有内因更不行。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巨大的威力,使苏联对华经济援助获得成功。”

所以回顾我国工业发展的初期历史,我国在一开始就坚持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不过分依赖他国的资源供应和援助,发展强化本土产业供应链,保持危机意识,充分利用世界竞争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这份独立自主的治国方针,才成就了当今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地位,也成就了我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事实上,2月份以来爆发的俄乌战争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能真正做到独立自主,战略自主的国家仅仅中美俄三家,仅此而已。欧洲在能源供应上高度依赖俄罗斯,军事上高度依赖美国。东亚发达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就更不用说了,独立性能力还不如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