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机械制造的对象是(纪念原邢台地区工业学校建校50周年)

发布时间:2024-03-14 19:37:08 机械制造 212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工校记忆点滴——给各位曾经的你王俊安各位老同学,还记得上世纪72年3月31日这一天吗?无论你们怎么样,反正我是记着的。那可是咱们步入当年邢台工交战线的最高学府——原邢台地区工业学校的日子啊。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五十年的时间了,半个世纪啊!自从那时起,我们这一代人便永远烙上了时代的印记。那就是:入学专门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邢台工业史上的第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即邢台工业学校;所招对象又是“文革”中后期来自工、农、商、学、兵等不同战线的第一届工农兵学员;整个两年的学校生活也分为一年边学习基础文化理论课,边劳动建盖教学楼,一年学习专业技术课,及进厂实习等;而我们这五十个人又被编进入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第一班,更有运气的同学还到了我们第一班的第一组。记的入学报到的那天,我是这样来的。早起天不明,母亲便早早给我准备好行装,然后坐上生产队往邢台工厂送砖的马车。沿着去往顺德府的乡间道一路向西,大约上午11点钟的时候,送砖车队经过近四十里路的行走,来到了目的地——位于邢台市马路街东头儿的原邢台市国棉厂。赶马车的乡亲说邢台到了,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天哪,我一个刚出校门还没出过家门的学生孩子,对社会上的事什么也不知道,更没到过邢台,这上那里去找学校啊。唉,初生牛犊不怕虎,鼻子底下有嘴。于是一个人背着行李,边走边打听,甚至连一毛钱的公共汽车也舍不得坐,就这样穿街走巷,过铁路看火车,又经过原来的邢台冶金生活区,终于来到了学校所处的地方,即原来的邢台地区农机厂,当时习惯叫“专农机”。五十年前的国办中等专业学校,听说或者想到的都认为那是何等气派,然而事时恰恰相反,映入眼帘的不是接迎的人们和一排排的楼房,而是荒草遍地,片瓦皆无。这是什么样子的学校啊,还什么中专呢,当时心中感到莫大的委屈,咋办?后经一番泪水洗沥和思想斗争,总算想通了。既然踏入这块地儿,进了这个门儿,就是这里边的人,找!又沿着当时专农机和邢台矿山机械厂门前的路,即现在的邢台市区建设大街一路向西,约摸三里多地的时候,总算来到了目的地邢台市西郊的东、西董村。这时已经是下午的三、四点钟,在这里才遇到前来迎接报到的工校同学们。听他们说原来的学校还荒着呢,目前吃住全部租的是民房,上课地点在专农机,每天上下午往返上课,其教室是由地区农机厂的旧厂房改装而来,教师们备课休息的地方是白手起家,多数是跑蹚的。拿那时的办学条件同现在比,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简陋程度那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真的是起家犹如针挑土啊。既便这样,咱们邢台现代职业技师学院的前身之一,原邢台地区工业学校的创办总算有了起步。然而不怕笑话,需要特别交待的是,对于我来说,自小到初中毕业,最远只去过离家八里地的南和县城,这还是跟在大人屁股后面步拍的,而这一回能够来到邢台工业学校上学,并且是初次见到这么多的来自邢台各县、村的同学,甚至还包括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学生代表,非常罕见,真像是见到了外星人一般。不管怎么说,现实的我,已经溶入到了工校这个大家庭,并且注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亦或退休告终,也永远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经过一两天的忙活,新生入学已经集合齐了。由于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中专招生,又是“文革”特殊时期,这一届所招学生数量不是很多,总共一百人两个班。人员成分比较复杂,但绝对是来自下边第一线的,比如有的当过农民,生产队长;有的干过供销社售货员,有的是插队知青,有的是退伍士兵,还有刚出校门的初、高中毕业生,等。这些人中有的年龄相差七、八、十来岁也不足为怪,文化程度同样是参差不齐。比如我上工校时年龄十七岁,咱们一班、二班还有二十六七岁的,并且这些人多数在文革期间都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这就是历史上的一代特殊群体,特殊年代的新生事物,也就是人们再也很少提到的工农兵学员。后来几年国家又连续招了几批。据知,当时我们邢台的邢师、财贸、农业、卫生、赵庄师范等几所中专学校的办学摸式,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在此我敢直言,如今邢台的发展同当年我们这些工农兵学员所做出的贡献是永远分不开的。真正统一全校师生思想认识的,是校方及时召开的那次首届欢迎新生入学典礼动员大会,并且是建校史上的第一次。这次会议首先面对现实,提出了明确的办学方向,规划措施和具体的教育教学安排。总的就是:继承发扬抗大精神,建好邢台工业摇篮,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加快经济恢复生产。这次动员会的召开,基本消除了大家思想上的顾虑,坚定了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工作目标和具体落实措施也是比较明确的。这就是首届机械制造专业招生,学制两年。第一学年首先是筹建教学楼、学校食堂等一些辅助设施与开设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同步进行,如初..高中有关语文和数学知识补习;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电工、机械识图等。第二学年重点就是专业课程的进行,如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等。当然政治课程是安排始终,并且与之紧密相关的下厂实习也是常年安排进行。比如当年挂“邢”字头的实习工厂邢台冶金厂、拖拉机厂、红星汽车制造厂、电机厂、农机厂、水泵厂等,我们不是都去过吗。就这样,经过一段紧啰密鼓的努力,全校各项工作都进展的十分顺利,广大师生也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约摸着到了八、九月份的时候,我们两个班的学生终于告别了原来的租住地,搬进了学校新址。虽然教办室和学生宿舍仍是由地区农机厂的旧厂房改装的,但是条件比原来好的多了,这时学校食堂也建起来了,教学楼正处在紧张的施工中。由于是白手起家,走抗大办学的路子,校领导结合实际专门安排了全校性的义务劳动,重点是组织师生参加教学楼的建设施工,如挖地基、拉水泥、砂砖、上预制板等,女同学也组织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与此同时,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也按照计划紧张有序地进行,真正做到了工作、劳动、学习三不误。典型的如机械制造专业方面的课程进行,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有好多实际部分都是选学性的,并且由学校专门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同学利用学习之余进行眷刻,然后将讲义装订成册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以丰富所学知识。在这方面李景章同学就是班里的眷刻高手,他的魏字体和其它美术体十分漂亮并享誉全校,对此我十分欣赏。男同学冯利云、乔同锁、刘永杰、贾金海、师庄石、赵领群、邓军堂;女同学刘粉蕊、刘桂芳、李婕、白海琴、张兰萍、王竞敏、温建英等所具有的组织、学习及文体潜能也都很明显。正是由于这些同学的影响和带动,才使我们班的各项学习、劳动及文化体育活动开展的十分活跃,如那时刘粉蕊同学带领大家学唱的歌曲《阿瓦人民唱新歌》,至今记忆犹新,朗朗上口。同样包括二班在内,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相继涌现。到了第二学年的期中,学校教学楼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其它文体设施相继建成,并且全体师生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宿舍和办公室,全校面貌为之一新!更为可喜的是七三年下半年往后的一个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更加注重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邓小平同志主持国务院工作后,大力加强各方面的整顿,其中教育整顿也不例外,这在后来被指责为教育回潮。然而就是这一招让我们这届学生终生受益。那时我们充分利用大好时光,如饥似渴学习文化专业知识,白天时间不够用,晚上或者凌晨就加班加点,记得好多次都被班主任牛纯业老师从教室中赶回宿舍,然后接着再学。那时候教室和宿舍里的灯常常是开了关,关了开,大好形势真是喜人,同学们所汲取的知识营养也感到丰富有加。不仅如此,在学校多次安排的进厂实习中,每个同学都坚持做到虚心求教,学用结合,密切师徒关系,对工厂里的车、铣、刨、磨、钻、钳工等各种机加工技术知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掌握,这也为以后走上岗位干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得在校期间,学校领导还为我们安排了三次有意义的活动。一次是课余时间在教室里砸核桃,这可是我们非常难忘的一件事。在当时那个特殊年代,全校一百多号人在一起砸核桃是少见的,那时大家纯洁的一口也舍不得吃,如果是现在非拿几颗不行。结果三天时间我们就顺利完成了分配的任务,总共多少斤谁也不知道。后来光听说这批核桃是援助第三世界那个国家的,谁知道人家又反过来打我们,结果七九年我们国家被迫进行了自卫反击,这下可解了心头之恨。更为可喜的是以后又经过多少年的发展,小小核桃竞成为邢台山区建设的一大产业之一。二是组织全校师生奔赴任县永福庄村支援麦收。那次可是高举红旗,肩挎背包,头戴草帽,野营拉练步行去的,咱班带队的是马祥增老师,同我是南和老乡,记得打背包时用的背包带还是头天晚上跑到附近邢钢老乡那里借的,他当过兵,并且他至今还记得那件事。对于割麦子的活想必大家都干过,在永福庄我们每个人着实“嗐”了一回。第三次活动就是支援巨鹿县小吕寨村抗旱点种。那次好像是坐着拖拉机去的,干的活是担水拉水栽种山药和点种棉花。虽然季节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但到处都是风沙遍地,刮的人们睁不开眼。吃的是生产队里派饭,睡的是民房地铺,晚上多数同学都是和衣而卧,老乡也夸我们能吃苦。就这样我们一连干了七天,回到学校好几天我总是感到浑身上下奇痒无比,换洗了衣服后仍然无济于事。结果李庆忠同学建议我用开水将穿过的衣服烫一下,于是我就照着他说的连续做了三遍,洗衣盆的表面立马漂浮出一层层的死虱子,啊!原来这是由前所述特殊环境下的情况所至。常言道,死猪不怕开水烫,而对于人们日常极为讨厌的虱子就得下猛药,这件事我没齿难忘,同时还要感谢庆忠老同学。说起来他还是我在校期间的入团介绍人呢,另一位介绍人就是刘永杰同学,他们两位都是平乡县人,团支部书记是班长乔同锁同学。那时学生入团真是不容易啊,有趣的是为达此目的光好人好事我就做了一箩筐,最终如愿以偿,在此也谢谢当时各位老同学的理解和支持哟!时间过的真快,随着第二学年最后一张毕业设计图纸的完成和学校生活的结束,迎来了七四年五月份毕业分配的日子。仅仅几天时间,大家积极服从组织安排,满怀一腔热血,奔赴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从此,各位同学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不负韶华,勤于奉献,为时代的发展贡献着光和热。不少同学由于工作突出,兢兢业业,在岗几十年拿回的奖励证书一张张一件件;有的始终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多数成为科室骨干,技术专家及企业负责人;有的转行从事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管理工作,勤于职守,履职尽责,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有的充分利用历史机遇,冲入市场,建厂办矿,开公司建门市,影响和带动着一方经济的发展,等等。也正是由于我们及一届届工校人的努力,邢台工业经济发展蓝图的笔墨才浓且厚实。细数起来,我们首届工农兵学员入学至今已经整整五十周年,从毕业到现在四十八年了,半个世纪啊!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五十年的心路历程,五十年的角色转变,那怎能是句简单的问候所能替代的了啊!至此,可以自豪地说,所有的工校人,你们对得起初心,对得起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得起亲如手足的工人师傅,也对得起家人和朋友,工校因为有你们而自豪。你们不亏是党和人民教育的实验者,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勤恳劳动的工作者和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因而也是热爱邢台,建设家乡,推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功臣。然而,在这过去的五十年,同学们受特定环境、区域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为理想而奋斗,为事业而拼搏,为家庭而努力,为生活所忙碌,却甘于现状,疏于勾通。所以至今几十年多少人未再谋其面,再闻其声,这怎能不使我们留有遗憾之感。同时也可谓我们这一代跨世纪之人自身所留之固疾吧。难道这世纪思念永远被穿梭的时光所抛弃吗?庆幸的是,突然前几天我们班的刘桂芳同学从北京那头打来一个电话。这才使我的记忆有了接续。啊!再往前本月三十一日不又是我们入学五十年的日子吗?是的,就这个电话,又把我们的记忆重新拉回到同窗共读时的那个年代。这真的是天随人愿啊!顿时几天,我就发现工校(机制)一班的聊天群里,到处是“蛙”声一片,令人感到欢欣鼓舞。在这里同学们共致问候,同诉忠肠,畅叙友谊,纵话今昔,真有不是家人而胜似家人之感。有许多同学还把老来靓照公之于众,无疑,这样的时刻是幸福的。不快的是,在此同时还听到有六、七位同学因为身体健康原因英年早逝、离我们而去,对此,让我们深表怀念。在回忆工校建校、入校五十周年的日子里,也思念那些与我们曾经在一起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是你们在学业上给我们以决心,信心和力量,也是你们的传之学,授之道,用之技才丰富和坚定了我们的立身之本。愿我们的师生情,同学谊,重如山,深似海。祝福各位老同学晚年安康,笑口常开!2022.3.23

机械制造的对象是(纪念原邢台地区工业学校建校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