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中国机械制造业走向世界(连续11年,蝉联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才是应对中美博弈的底气)

发布时间:2024-06-05 14:18:52 机械制造 779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说起MadeinChina,你能想到什么?

服装、家电、手机零件、一切耐用的代名词,实际上,中国的制造业可不止这么简单,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日前表示,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越加稳固。

中国机械制造业走向世界(连续11年,蝉联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才是应对中美博弈的底气)

为什么要做大做强制造业?

中国制造,现在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曾经的工业大国英、美、日、德,为啥因为中国制造彻夜难眠?

制造业,简单来说,是按照市场要求和用户需求,将原有的某种初始资源,制造转化为可供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消费品的行业与工业、服务业统称为三大产业。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可以说,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制造业的重要地位。2020年初,新冠肺炎席卷全球,最先面临的问题是救护车、口罩等医疗设备的大量空缺。

在国家统一部署与企业的自发配合下,石油化工企业、纺织服装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电子企业,中国制造业多个公司或转型、或跨界共产口罩,车企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共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口罩日产量可达170万副以上。

2月29日中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相较2月1日实现了12倍的倍增,此后中国迅速地恢复了正常秩序。

而当疫情蔓延到全球后,中国制造又成为了全球抗击疫情的强大后援,仅4月24日这一天,中国就出口了10.6亿只口罩,中国制造的新冠疫苗不停运输到全球,保证了其他国家的抗疫工作正常进行。

截至2020年底,中国成为了疫情冲击下,全球唯一一个经济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切背后,完备的工业体系,强大的制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经济保障。

口罩只是一个缩影,在过去的百年发展中,中国制造以铺天盖地的产能和消费量震撼了全世界。

首先,体现在体量大,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其次,体现在体系完备,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再次,体现为产品竞争力强,目前,我国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工程机械、高铁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制造业不断向高端跃升。

时至今日,中国制造成功书写了一部逆袭史!

近代中国的屈辱,源自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落后,闭关锁国、错过工业革命的中国。在八国联军面前,一次次被瓜分、任人宰割、落后就要挨打成为了我们民族摆脱不掉的教训。

1930年,中国连最基本的舰艇零部件钢铁都无法生产,远逊于规模仅有中国一省之大的日本,就这样,被侵略了大半个中国,没有科学、没有技术、没有铁路、没有工厂,在强敌入侵面前,中国只能靠血肉之躯,抵抗彼时制造强国的工业武器,实业兴邦迫在眉睫。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四个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以五年计划为起始点,投资重工业,以制造工业产品为主,规划着制造业的蓝图。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后,自主研发卫星的国家,中国不再是那个因为飞机挨打的国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轻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不断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第四次大规模制造业迁移,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以极高的劳动力性价比,成为最大的承接地和收益者,中国自此成为了世界工厂。

但附加值往往与高知识技术含量成正比,在全球制造业生产链的位置越靠后,产生的附加值就越低。

据2010年亚洲开发银行邢予青和迪特的研究显示,中国出口一部iPhone的价格是178.96美元,在批发价格中仅能获得3.6%,约6.50美元的价值,中国的制造业急需破壁转型。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大量外资涌入国内,外资与合资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的制造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型发展,从工业4.0战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国制造不再错过发展机会。

而在昔日的工业强国面前,中国也不再是那个只能落后挨打的倒霉小子,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机械设备出口1650亿欧元,占比15.8%,首次超越德国位居全球第一。

德国以1620亿欧元的出口额位居第二,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最新研究预测,2021年的机械设备出口,中国将扩大领先优势至470亿美元,德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将长期让位于中国。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横跨高中低端的超级工业大国,日韩无法安心酣睡,抹黑的言论不断出现。美、日、德是主动放弃,中国制造低端,都是组装货,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我国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早在2017年就远超德国,国家电网的特高压输电设备,同样领先于日德。

对于中国而言,掌握了系统集成设计能力后,纵向进军上游,实现对全产业链的掌控、进行产业升级,顺理成章,以格力空调为例,假设格力占据全球30%的空调份额,当格力自己掌握全产业链,实现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自我生产,那么全球30%的生产线就会自动成为格力机器人的市场。

这就是为什么欧美日德恐惧中国制造,掌握系统集成设计和研发的原因。

仅依靠外方技术,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崛起,在关键产业、高科技产业,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必不可少,曾遥不可及的飞机、铁路、通讯,都要实现自己的创造。

2008年,京津高铁开通运行,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016年,两列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在徐州会车,进一步验证了中国标准动车组整体技术性能,首次实现了动车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的全面自主化。

这一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高速铁路核心技术,高铁动车组技术实现全面自主化。今天,铁路总里程超过14万公里,其中有3.6万公里是高速铁路,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和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

当年依仗外国进口蒸汽机和车厢的国家,如今每个月生产上百辆动车组列车和其他机车车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

不管外国如何恐惧,中国制造要走的路已不可阻挡。

过去,我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在质量和数量上实现双赢,未来,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麦肯锡报告显示,创造满足使用者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流程创新,是中国企业不可取代的亮点所在。

新,是中国制造业前路目标所在,新产业,中国制造当仁不让。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新能源板块中国制造志在必得。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0年市场份额接近5%,全球占比超过50%,今年5月份市场渗透率超过10%,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新行业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宁德时代也紧抓风口,成为创业板首个万亿市值公司,此外工业流程不断优化的仿制药行业,中国制造也占据了全球30%的市场。

在尖端技术领域,中国亦分毫不让,5G新技术的发展,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在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我国拥有量居全球首位。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8923万个,较2019年底增长0.4%,最新一代的IPv6地址,中国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全球排名第一,为制造业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契机。

简单理解,IPv6相当于一个互联网排插,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动力“IP地址”,还能接入各种设备,IPv6数量越多,可插入的设备就越多,为制造业提供的互联网发展空间就越多。

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2.4%。

在工程制造和通信设备制造领域,中国企业也已经开始发力,中国制造的大疆,短短几年内,在美国和加拿大就拥有近三分之二的份额,主导整个无人机市场,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占据了全球份额的41%。

但同时不可否认,我国制造业目前高端产业份额还远远不够,卡脖子难题待解决,以飞机制造为例,在构成大飞机制造的13个子系统中,几乎各系统都被欧美厂商垄断,一旦欧美对中国大飞机实行封锁制裁,后果不堪设想。

但中国人中国企业从不畏难,这些卡脖子难题,正在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中,一一清理解决,百年间,从依赖进口到中国智造,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5G、物联网、云计算已经悄然遍布我们生活,自动驾驶、自动化智能机器人。

制造业不断出现新的面目,这一切,我们正经历,但中国制造,不止如此,智造强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