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义桥机械制造厂那几家(杭州萧山区义桥镇探索基层治理新实践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2024-06-14 09:58:26 机械制造 627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一座无形的“桥”跨越有形的“沟”——杭州萧山区义桥镇探索基层治理新实践取得实效

点开朋友圈,村社里的大事小事一目了然:党务、政务、财务,建房、补助、招商……村社活动线上搞,意见建议随时聊,就连务工,点点手机就能“抢”得到。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村社治理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义桥机械制造厂那几家(杭州萧山区义桥镇探索基层治理新实践取得实效)

近年来,义桥镇通过探索实施“微信治村”,变群众喜闻乐见的“朋友圈”,为义桥基层治理的“智治圈”,把停留在村社片区的综合治理网格,延伸到了千家万户,用“零成本”搭建了一个基层治理“大舞台”。

一个“圈”打通村社治理最后一“微”米

义桥,作为杭州拥江发展前沿阵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却逐渐跟不上脚步,形成了干群不连心、互相不信任的基层治理“怪圈”。

2019年4月,义桥镇决定以“圈”破“圈”,由义桥镇纪委牵头,在云峰村、新坝村试点建立村级专属微信账号,拉起村民朋友圈,通过更新朋友圈动态,将群众困难讲出来、村务工作亮出来、干部态度晒出来、群众自治融进来……

“微信治村”1.0版正式诞生。村微信号主要以九宫格图片为主,村民通过朋友圈能看到村干部的工作状态。“为村干部点赞!”“辛苦了!”……短短几个月,渐渐增多的朋友圈点赞、留言,见证了干群间距离的一点点拉近。

要真正走到群众中去,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不能只做“面子工程”,更要晒些硬货。

作为试点乡村,云峰村是义桥镇全网公开村级财务的“第一村”。

“老俞,朋友圈公开和公告栏公开不一样,那可是有成千上万双眼睛盯着的,你到底有没有底气。”公开村级财务前,义桥镇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汤琦和云峰村党总支书记俞明法通了一次电话。“公开吧!”俞明法斩钉截铁。

2019年9月,云峰村当年8月务工费开支情况被一张张贴在了朋友圈。

“没想到村里真敢把务工费发到网上。”自打听说村里的务工费要“上网”,邵江和许多村民一样,做好了“找茬”准备,可一条条账目对下来,邵江发现“村里根本没有‘糊涂账’。”

“有了这次公开,干群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了,我们也敢把步子再迈大些。”汤琦说。

同月,义桥镇召开全镇“微信治村”工作推进会,“微信治村”实现全镇24个村(居)全覆盖。所晒内容也更完善丰富。义桥梳理确定“10+N”公开内容,其中“10”为必公开内容,如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内容、村级财务管理、各类补助救助、农民建房管理等,“N”则是“自选动作”,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私聊”,向村社反映问题。

如今,邵江仍爱“找茬”,路灯坏了、垃圾分类不规范,他都会随手拍下,发给村微信号。“他们很快就来人修,我们加的不是‘机器号’,村干部也真的在为村里干实事。”邵江说。

“小小朋友圈,增添了群众知情和建言渠道,更激活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真正打通了村社治理最后一‘微’米。”义桥镇党委书记莫勤恒说道。

一群“90后”社工以强烈的责任心换来群众称心

“数治”发力基层治理,仅有优质的“土壤”和“种子”还不够,更需要“人治”的阳光雨露、精心呵护。

在义桥24个专属微信账号的背后,24名“90后”管理员在村社深处闪烁着青春的微光。这些基层党组织的“后浪”,为农村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潮”。

村社专属微信号由本村社储备人员即村聘人员兼任运行,张宇剑便是其中一位。2018年,当时还是社工的张宇剑每天在办公室里“坐等”居民上门,工作获得感弱,和百姓也有距离。

改变,从担任微信管理员那天开始。作为上传下达、为民协调、处理民生的枢纽,微信管理员不仅要让居民遇到问题“最多跑一次”,更要争取解决问题“最多找一人”。

村社工作虽大多是小事琐事,但能让群众满意并不容易。担任管理员的前几个月,张宇剑每天都很焦虑:“担心自己业务不全不精办错事,更怕说错话。”

这一点,曾担任杨岐社区微信管理员的陈樱超也深有体会:“村社工作,讲理性,百姓说你没人情味;讲感性,百姓又说你不专业。有时根本不听你解释就是一纸投诉。”

难得的是,复杂的村社治理并没有挡住这些年轻人的热情与决心。既然村社治理千头万绪,那就想尽千方百计。他们编辑图片、撰写文章、制作海报、发布小视频、分享表单,从镇到村,再到户,朋友圈中的“十八般武艺”,为村民和村社架起了一条快速通道。

“这小伙子,了不起,我们有事情给他发语音,他都第一时间接,想办法帮我们解决。”“去年复工前一晚,小张凌晨发了一个朋友圈,提醒大家注意防护,一早上看到,真是让人感动,我们全家都给他点赞了。”从互相陌生,到社区无人不知的“小张”,张宇剑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成就感:“朋友圈的每一条点赞,手机的每一次震动,都是群众对我的认可。”

“微信治村”不到半年,24名微信管理员个个能独当一面,及时准确回复群众提问,对各项工作了然于胸,迅速成长为农村工作的“多面手”;一年后,在去年的换届中,24位微信管理员,20位通过党组织的考验,正式进入了村干部队伍的行列,成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新生力量。

一座“桥”架起基层“数治+人治”新风尚

实施两年多来,“微信治村”不仅得到了百姓的点赞,更吸引了各路专家的认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颖廉曾在《“人治”与“数治”结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文章中如此评价义桥“微信治村”模式:要保持群众的参与度和长效性,关键是要让群众享受到共建共治的成果……义桥“微信治村”把停留在村社片区的综合治理网格,延伸到了千家万户,用“零成本”搭建了一个基层治理“大舞台”。

腾讯政务微信首席架构师高景强前来调研,数字化营销技术提供商加推,更是主动送服务上门。去年,在加推助力下,“微信治村”全面升级至2.0版。利用升级后的表单功能,村社可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务工、培训、比赛等抢单活动;镇级监测平台全过程监督,确保村级务工公开公平;利用直播功能,尝试集体建设用地云招商,助力脱贫消薄工作,寓监督于服务中。

“‘微信治村’建立起了一张网的神经末梢生态,结合政府的工作业务流程,形成全面渗透的全域治理调度体系和管理服务模式。”在加推联合创始人兼COO祝亚东看来,“微信治村”让政务数字化有了更多可能。

截至目前,义桥镇24个村社微信号共有好友6.76万人,累计发布信息2.21万条次,群众访问量超56.33万人次,单篇信息最高超200个赞。今年6月,义桥还将正式上线“微信治村”3.0版,借助大数据技术,持续提升基层智慧监督,用好村社青年干部,实现基层治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

义桥架起的这座“数治+人治”基层治理之桥,一步步探索基层治理新实践,更为基层治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