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机械制造的消费群体是哪些(日本人口达峰后产业及消费趋势的变化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1-14 16:25:14 机械制造 450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海证券,胡国鹏,陈婉妤)

核心观点:

机械制造的消费群体是哪些(日本人口达峰后产业及消费趋势的变化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人口在“超少子化”阶段中经历了劳动力人口达峰以及人口总量的达峰,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于公共投资和地产投资的回落,制造业和消费呈现出结构性变化。截至2023年,日本总人口达峰(2009年)已有14年,劳动力人口占比达峰(1992年)已有31年,在这期间,日本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在于少子老龄化与社保支出的结构,并在这两方向上出台了大量应对政策。日本投资回落的同时,制造业结构上,运输设备、高端机械设备和化学制品产出占比扩张。消费结构上,服务业与耐用品消费的占比加速提升。

日本人口达峰后的生产端中,高端制造产业保持了扩张趋势,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半导体设备全球优势凸显,汽车产业出口逐渐超过内销,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内销结构上微型车销量提升。消费端中银发经济和单身经济的趋势对应了医疗及护理、加工食品、宠物消费,便利店等销售额的抬升。人口达峰后日经指数走出了业绩驱动的慢牛,结构性行情显著,行业主线与产业及消费趋势高度一致。在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和服务业兴起的背景下,日本股票市场中精密仪器、服务业、化工、机械等行业表现亮眼。个股层面看涨幅较高的个股集中在科技制造和消费两大领域,具体包括半导体设备、IT、机械、汽车以及消费中的制药和医疗保健。

中国人口达峰对经济与社会的冲击大概率会弱于日本。参考两国人口达峰时点的各项数据来看,一方面我国政府杠杆率和社保支出的负担显著低于日本,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上限制较轻,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中枢、居民储蓄率、老龄化程度以及家庭结构皆优于日本,依然存在较大消费潜力。长周期视角来看,中国人口达峰可以对应三大投资机会,一是生产端降本增效带来的产业趋势,二是消费端的“银发经济”与“单身经济”,三是应对人口达峰的政策红利领域。产业上,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科技以及高端制造的发展将带动中国技术水平和资本投入弹性的提升。消费方面,疫情影响下部分城市已出现“类第四消费时代特征”,长期而言消费趋势将上向文娱、个护消费以及医疗保健等新消费赛道倾斜。为应对人口达峰,国内政策将持续在提高生育率、促进高质量就业等方向发力,受益行业如辅助生殖、养老机构等有望迎来投资机会。

日本人口达峰前后的宏观经济变化与政策应对

日本自1995年后一直处于“超少子化”困境中

日本人口演进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超少子化”阶段中,日本经历了劳动力人口达峰以及人口总量的达峰。根据王伟学者《日本少子化进程与政策应对评析》,人口达峰的第一阶段为1947—1955年,期间生育率下降,但在人口更替水平之上;第二阶段为1956—1973年,期间生育率低于人口更替水平,大体稳定在2附近;第三阶段为1974—1994年,日本正式进入少子化时代;第四阶段为1995年以后,日本陷入超少子化困境,此后的1996年,劳动年龄人口达峰;2009年总人口达峰,就目前日本总和生育率而言,日本是超低生育率、超少子化国家,并深陷“低生育率陷阱”之中。

日本总人口达峰前后宏观经济有哪些变化?

人口总量达峰前后增长与通胀中枢并无明显趋势性变化。自1992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峰后,日本经济增长中枢始终保持在1%左右,通胀中枢保持在0.5%,增长与物价围绕中枢呈现周期性波动。结构上,公共、地产投资领先总人口达峰下滑态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达峰至总人口达峰阶段,参考日本GDP分项的不变价,公共投资和私人住宅投资总额和增速在1996-2000年期间下行趋势明显,2008年后趋于平稳,而私人和政府消费、企业设备投资以及净出口在1996年后仍以稳定中枢持续提升。

人口达峰的主要社会影响:少子老龄化与社保支出缺口

随着人口少子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在日本劳动力人口中高龄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2019年,从65岁以上各年龄段劳动力人口占比情况来看,65—69岁为48.4%,70—74岁为32.2%,75岁以上为10.3%。同时,高龄劳动者的就业率也在增多。2019年,60—64岁、65—69岁、70—74岁年龄段的就业率比2009年分别增加了13.3pct、12.2pct、10.4pct。社会保障费是日本财政支出中最大的项目,日渐加剧的少子老龄化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国民负担加重。据田香兰《日本社会保障与税收一体化改革回顾及成效分析》,预计到2025年,日本年金、医疗、护理等社会保障费将急剧增加,社会保障给付将达到150万亿日元(占GDP的25%)。

日本应对少子化的政策体系较为完整,且仍是当前重要目标

日本应对少子化政策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法律法规位于体系的顶端,内阁决议制定政策大纲,明确政策应对的重点问题和主要应对措施。由内阁成员构成的“少子化社会对策会议”则制定更为具体的计划,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2023年首相岸田文雄的施政方针演说中表明应对“少子化”将是政府最重要的任务。相关政策的紧急程度甚至高于在先前备受关注的国防预算之上。

提高生育率的重点围绕五方面进行

根据《日本少子化进程与政策应对评析》王伟总结,提高生育率政策重点集中在5个方面,分别是经济援助、扩充婴幼儿保育服务、推动工作方式改革、促进工作与生活相协调与为年轻人结婚生子创造条件。当前岸田政府提出的应对少子化三大措施,同样围绕这五方面进行,其中核心措施是扩大儿童补贴,增加给付额,取消或降低领取补贴家庭的收入门槛,第二大措施是增强学童保育、病童保育和产后护理,为育儿家庭提供更多服务。第三大措施是改革劳动方式。除了为女性创造更容易生育和养育的工作环境外,还着眼于推动男性休育儿假和增加休育儿假期间的工资给付。

生产力突破:IT立国到全民数字化战略

在应对劳动力人口下滑方面,日本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的提升。一系列经济政策如“未来投资战略”“产业竞争力综合战略”中强调了加强对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社会5.0”计划,旨在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医疗保健等领域相结合,以实现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率;此外,日本政府和企业加强了对相关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旨在培养掌握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专业人才。

日本人口达峰后的三大产业趋势与两大消费趋势

产业趋势I:劳动力缺口带来工业机器人快速增长

工业机器人进入快速增长期。日本已发展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生产商,同时日本工业机器人企业诞生了多家大市值企业,其中FUNAC以超过300亿美元市值的体量位居第一。分行业看,电子和汽车是日本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领域。据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2021年日本电子行业需求量为18737台,汽车行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为13515台,机械与设备行业需求量为4229台。

产业趋势I:日本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绝对优势产业

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工业机器人占全球供应量的45%,出口比例超过70%。人口达峰过后,机器人供应商的产能大幅提升,2020年出口比例升至78%。当前中国已成为日本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出口国。日本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36%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