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机械制造 >详情

梁山昌盛机械制造,梁山昌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09-18 10:09:20 机械制造 0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梁山昌盛机械制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梁山昌盛机械制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浒传中,同样是军师,为什么吴用选择自尽,公孙胜却逍遥在世?

吴用把一生的筹码都压在了宋江的身上,属于典型的“舍命陪君子”,宋江死了,吴用也就不再有活下去的意义。而公孙胜一直以出家人自居,跳出跳入再正常不过。

梁山昌盛机械制造,梁山昌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 可能连吴用自己都没想到,梁山会在宋江的领导之下一步步走向昌盛,更没想到梁山会在宋江的执念之下一步步走向灭亡。吴用本身就是个不入流的带班先生,没什么文韬武略,只是比同村文盲阶级多懂些兵法和计谋。
  • 但无知者无畏,因为北宋末年内忧外患,导致民间的犯罪成本非常低。于是吴用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晁盖这帮亡命徒劫取了生辰纲。有了第一桶金,晁盖团伙就有了江湖话语权,同时也奠定了吴用“军师”的地位。
  • 但随着野心勃勃的宋江上位以后,吴用的侧重点就偏向了宋江,因为他们俩都是不安于现状,极具江湖野心的人物。而晁盖死后,宋、吴对梁山的整体控制和未来的扩张路线愈演愈烈。直到诏安的那一天,众好汉意见不合不欢而散,吴用就知道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只能硬着头皮辅佐宋江。管他荣华富贵还是客死他乡,估计吴用自己心里早就有数了。

在《水浒传》,公孙胜和吴用,都是梁山的军师,为什么招安结束之后,吴用选择自尽,而公孙胜却逍遥在世呢?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真正有谋略的是入云龙公孙胜,能明事理、知进退;军师吴用,只是一个谋士,其他没起上作用。

吴用,先为晁盖军师,后见宋江崛起,转投宋江,不过是趋炎附势之徒,把眼前名利看得重,没有远见,只求今日名利,并不是一个远见卓识之人。吴用奸诈,谋略主重用人,把梁山一百单八将分成三六九等级,把抢来的金银器皿也按三六九等级分。计谋胜天,把四大奸贼杀得不能安眠。

吴用擅长于战术规划,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与宋江共同进退,为破辽国,征方腊出谋划策,鞠躬尽瘁。重情重义,最后在宋江坟前与花荣一起上吊自杀。

反之,公孙胜,道教中人,重修身,轻名利,其呼风唤雨之能令同道中人敬畏!这才是个人远见修为。非名利徒所体悟得的,入云龙公孙胜,明可存身尘世,快意江湖,情义绿林,审时度势,遁入山林,消失不见踪影。

而且公孙胜被称为“入云龙”。从这个绰号称谓,我们就可以看出公孙胜更有眼光和谋略。公孙胜更擅长于战略筹划,站的起点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大局观强一些。公孙胜最后不贪恋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遁隐山修炼,躲过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

所以说,公孙胜是修行之人,早就知道梁山在宋江和吴用的带领下没有好结果。所以他宁为道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最后得到了善终,应该是个人生的赢家。而且公孙胜是晁盖的人。宋江夺权后他就看穿了宋江是个假君子,所以必须离开他。而吴用背叛晁盖投靠宋江是一种不地道的行为,甚至是一种悲哀。


为什么南宋经济是中国古代的颠峰?

比起汉唐时期,宋朝国力弱小,军事实力更是不足,而宋朝的经济实力却是远厉害于汉唐时期,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顶峰,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

①重文轻武:自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整个宋朝便施行重文轻武策略,这也就使得宋朝统治者相对战争更重视经济发展

(南宋皇城图)

②和平局势:宋朝军事实力虽然不高,但也于周边政权签订了许多和平协定,如澶渊之盟等,这些协议使得宋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得以更好发展

③不抑商业:自商鞅变法后,后世统治者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宋朝是封建历史上唯一一个不重农抑商的朝代,使得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南宋百姓养蚕织布)

④战少和多:南宋朝没有进行大量侵略战争,使得像汉武帝那样用来战争的经济可以用于用来投资发展经济

⑤经济南移:唐朝末期,中国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南方城市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土地也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

其实不止是南宋时期,包括北宋时期在内,宋朝时期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顶峰。

宋朝的经济繁荣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经济总量占到全世界经济总量的60%,因为巨大经济的经济影响力,宋朝的铜钱那就相当于现在的美元,是硬通货,被大量走私到东南亚和西亚,以至于当时的辽国、金国、越南、朝鲜、日本等都不用自己的钱了,而是改用宋朝的铜钱,影响力可见一斑。

宋朝时期的农业、印刷业、造纸业、制瓷业、丝织业、造船业、海外贸易都发展迅速。

农业方面,宋朝大兴水利,开垦荒地,改进农具,农业发展迅速,1077年时,朝廷总赋税为7070万贯,其中农业税收在总赋税收入里面约占30%,而剩下的全是工商税收。

工商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里占主体地位,实际上这已经是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这是绝无仅有的!

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茶叶、瓷器、中药材、丝织品等出口到南太平洋、欧洲、中东、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宋时期定都东京,又称汴梁(今河南开封),当时人口超过百万,具体有多繁华,我也没见过,不过从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也可以想象一下。

那时的汴梁,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不论从人口还是经济,同时期的欧洲,伦敦、巴黎、威尼斯等,那时候人口也不过几万人而已。

《宋朝一个被恶意吹捧上天的朝代》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南宋经济是中国古代的巅峰”,这纯粹就是一个伪命题。偏安一隅的南宋不是,就是南宋的前身北宋也不是。假如,撇开时代科技进步的因素,北宋和南宋叠加在一起,整个宋朝的经济,和汉唐都无法相比;和后来的明朝只能望其项背。不良的文人、砖家、宋粉,为了歌颂虚假繁荣的历史,为了让妥协投降和割地赔款,戴上光荣伟大的高帽子,刻意篡改、肆意编造宋朝经济非常发达的假象。

《说文解字》绢:即一种细小的丝织品。在古代,绢是丝绸、丝织品的统称。绢即丝织品分三六九等,分为“丝绸”“帛”“纱”等,“丝绸”是“绢”中的上品,质地柔软厚实耐用,是制衣材料中最贵重的面料;“帛”和“纱”比较薄稀松,多用于包装和书画等。

唐代陆路“丝绸之路”繁荣到顶峰,绢在唐代成为金银之外的“硬通货”。绢在边境贸易和丝绸之路贸易中,是可以直接交换各种商品的,唐代的人们大量用绢交换马匹。几百年的贸易中,绢(丝绸)的价格和马匹的价格都相对稳定,十丈绢可以换一匹马,十丈绢就是一匹,折合今天24米到30米,可以给十个人做衣服。

绢(丝绸)分上、中、下三等,马也分良、中、劣三等,唐宋时期的边境贸易,一匹良马和一匹上等丝绸的价格相等,大约是20两银子,是一个中等人家一年的纯收入;一匹中马和一匹中等丝绸价格相等,大约折合十二三两银子;一匹劣马和一匹下等丝绸价格相等,折合六七两银子。

公元1004年北宋和辽达成“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进贡岁币20万两、绢15万匹;公元1044年北宋和西夏达成“庆历合议”,北宋每年给西夏绢15万匹、银10万两(又说银7万茶3万)。澶渊之盟和庆历合议,北宋每年向辽和西夏进贡绢30万匹,银30万两。人们只看到30万两白银,而都忽视了30万匹绢。

30万匹绢的价格,是30万两银的几倍甚至是十倍。用当时的绢和马的价格换算,30万匹绢是上等丝绸,那么就可以换30万匹良马,价值是600万两白银;30万匹绢是中等丝绸,就可以换30万匹中马,价值是360万两白银;假如是下等丝绸,可以换30万匹劣马,价值是180万两白银。

北宋进贡给辽和西夏的绢,全按下等绢计算,那也折合180万两白银呀。 北宋“澶渊之盟”和“庆历合议”共计每年要进贡辽河西夏绢30万匹、银30万两,两项总计折合白银200多万两。而北宋一年的财政收入,根据《宋史》的记载,北宋全国每年的税赋折合米(白面)1200多万石。从汉朝开始,抛开灾荒和战乱,正常年份一石米(白面)的价格,就是一贯钱或一两银子。也就是说北宋最好的年份,全国的财政收入折合白银1200万两,不好的年份只有900多万两。

北宋每年向辽和西夏的岁贡,就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多。而南宋的情况就更糟糕了,由于南宋偏安一隅,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被“金”占领,南宋的年财政收入连900万两都没有。南宋赵构、秦桧杀岳飞后,和金国达成“宋金合议”,每年向“金”进贡绢25万匹、银25万两,折合白银180万两,占到南宋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梁山昌盛机械制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梁山昌盛机械制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