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装备制造业 >详情

二战装备制造业发展史研究,二战装备制造业发展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5-30 16:03:02 装备制造业 0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二战装备制造业发展史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二战装备制造业发展史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联二战时期的武器生产水平如何?

二战时期苏联的军工生产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应该说苏军军工极具特色,能力也相当强。当时这个苏联的工业生产水平只有德国的一半左右,但是生产的主要产品数量,能够超过德国,这样的一个生产水平不简单了。

二战装备制造业发展史研究,二战装备制造业发展史研究论文

主要原因就在于苏联在相关的生产领域采取的政策问题,一方面是,集中力量进行生产,除了主战装备以外,其他东西都可以舍弃,在设计上还是强调容易生产,就像枪械等等,实际产量都是很高的,而且在组织效率等方面也是很高的,这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地方。

至于说苏制武器性能不佳,这只是一种想象了,许多苏制武器装备被德军大量使用,能到得到德国的肯定,那可证明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应该说苏联的思路相当不错。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联武器的生产水平并不怎么样,优点是容易制造,造价低,基本性能够用。

我国在抗战初期,曾经从德国进口过一批37毫米反坦克火炮,德国PaK35/36型反坦克炮。

这批火炮性能优秀,也是德军制式反坦克武器。

这批反坦克炮,我们一直用到抗战结束。

火炮的最大特点是精度高,在优秀炮兵班手中几乎可以做到每发必中。

在几百米内,炮弹可以准确落在一扇小窗户大小的空间内。

国军反坦克炮兵,把它们当做宝贝。

然而我国在抗战初期和中期,曾经从苏联得到一批37毫米反坦克火炮。

提起苏联制造,普通人的概念就四个字——傻大黑粗。

即使在冷战时期,苏联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的情况下,苏联的武器也依然以其粗糙而闻名。经典例子就是全球最快的飞机米格25。作为全球速度最快的飞机,这款飞机是靠苏联专家们用蛮力怼发动机愣攒出来的,当美国人拆开他们认为有什么黑科技的米格25时,面对着粗糙的没法看的飞机内部,美国科学家全都被苏联人的粗糙给惊呆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德国大众公司做过一个试验,说同一个设备、同一个工作车间,工人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制造出来的零件跟心情舒畅情况下制造出来的零件质量就大相径庭;而发明创造也同样适用这个实验结论。

苏联二战之前整天大肃反,抓人、杀人、流放人,一片恐怖,人心惶惶,谁还有心情去工作,这样环境下制造出来的武器能好得了吗?所以苏军在二战前就基本没有什么趁手的兵器。

二战爆发以后,国家随时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前线的部队一天八封电报催后方的武器。在这种压力下制作出的武器,质量可想而知。

所以二战时的苏制武器总体特点就是工艺粗糙、性能落后,设计上也有各种缺陷。可是它的优点是成本极低,适合大规模量产,靠数量压倒德国人。

在苏德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苏军跟德国军队的过招场场都败,而且不败则已,一败涂地,每场都是大败,成建制地被德国人吃掉。

苏联人吃了败仗自然丢盔卸甲,德国人一开始在取胜后屁颠屁颠去收缴苏联遗弃的战利品,可拿在手里一试才知道,苏军战士的武器基本是烧火棍水平,根本没法用,立马收集到没人的地方掩埋起来。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不仅损失了几百万军队,也自然失去了相当的装备,包括几百万只步枪,四万多门火炮、三万多辆坦克、和2万多架飞机。


为了抵挡德军的凌厉攻势,苏军必须要扩军,扩军的同时就要增加装备,因此必须在后方开足马力生产。

沙皇俄国本身就是工业强国,据说当时排名世界第六。苏联建立后,苏联政府非常重视工业化建设,经过第一、二两个五年计划,综合国力就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由于工业基础好,加上当时纳粹德国在欧洲兴风作浪,苏联政府也非常重视军事技术的发展,武器研发水平当时也属于世界一流,包括T34、米格3、伊尔2以及拉系、雅克系的战斗机等,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对于提升苏军战斗力、确保二战胜利提了很大的作用。

至于当时苏联武器与美德法英等国同时代武器装备的差别,其实当时苏联军工发展走的也是类似招标的道路,也就是同时组织若干个设计单位,按照政府提出的指标设计武器装备。然后政府从中挑选出最好最合适的产品装备部队。斯大林当时曾说:“涉及这么多产品,并不是都要投入生产,我们不需要这样做,而是通过竞争从中选出最好的”。

注重武器在实际作战中的使用效果也是苏联的特点,苏联的武器都非常实用,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苏联的武器故障率低,是因为实在找不出容易出故障的零部件。在战前,苏联就充分利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机会,与德美意等资本主义在包括军工领域在内展开了合作。仅在军工领域,就有T34坦克借鉴了美国轮履两用坦克的技术;海军驱逐舰不但参考了意大利的产品,而且还请意大利专家帮助设计驱逐舰;巡洋舰则干脆从德国进口了尚未完工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五号舰“吕措夫”号等。然而,这些产品在苏联制造时,几乎所有非实用性的东西都被修改去掉了。比如二战前苏联进口美国的“万国”重型货车,在苏联生产时,凡是外观装饰的小东西都被去掉了,整车比美制产品朴素得多。

要说苏联产品与西方国家在军品发展上的差别,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工艺水平上面,也就是苏联的产品外表看比较粗糙,没有西方国家那么精细,对此苏联人有自己的看法,例如苏联战斗机的使用寿命往往比西方战斗机要低,并不是苏联人没有把产品造精造好的能力,而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武器往往在没有达到寿命前,就在战斗中损失掉了,长寿命意义并不大。再加上前线急需武器装备,在很多时候数量是重于质量的,在精细方面适当做些牺牲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说“傻大黑粗”就是苏联人的本性,也并不代表苏联的产品就落后。

二战时期,日本的工业水平如何?

你看看德国和日本结盟,打的世界天翻地覆,就觉得德日是一个水平的了?

日本二战的工业实力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里的上就是是英法德苏美,过于依赖进口原料和进口技术是日本工业在二战中的瓶颈。

你从日本在战争中越来越差的表现就能知道日本的工业水平了。

先说说海军,其他回答中说的日本海军的强大,诸位知道这个强大是怎么来的嘛?攒出来的!沉一艘补一艘就不错了,人家盟军沉一艘补五艘。

英美两国造海军就和下饺子一样,一旦全国家投入战争,其造舰能力日本根本不能想想,美国4年不到生产100多艘航母甩日本脸上。

日本海军在战前就有10艘航母,一堆战列舰,那都是日本人不停压榨占领区甚至压榨本国民众攒了几十年才有的家当啊!

你看看南云忠一数次的谨慎行事错失战机不就是因为一口一个战舰是天皇宝贵的财产不能轻易动用嘛,大和号带着他的重巡兄弟们一次次在后方藏着掖着还指望决战不也是如此?

而且不光是造舰能力不行,日本二战中生产的航母20余艘许多是用巡洋舰战列舰改装的,搭载飞机少,更过分的还有用商船改装的……

日本起家太晚了,他不像德国,老子曾经富过,有大量人才储备,日本的人才储备少,比如飞行员,盟军国家战前拥有飞行执照和架势能力的普通人都比二战中日本全部的飞行员多,你看看日本在中途岛和瓜岛,损失了大批优秀飞行员直接导致飞行员青黄不接,后续进攻停止,战机彻底失去。

还有科研实力和技术工人,二战时日本本身科研人员少,各种技术用的都是欧美技术直接拿来用,就发动机这一项日本看了进口来美国和德国的发动机只能勉强仿造,改都没法改多少,技术工人就和欧美更比不了了,本来工厂就没人多,人家10个工时生产的零件你要30个工时,还玩个毛?

打中国用了十二年都打不下,说明日本陆军还没有机械化,还是一战水平!

中途岛一战,才损失四艘航母就失去控制权,说明日本造船水平不行,不能及时补充!

B29可以肆无忌惮的轰炸日本,说明日本飞机和大炮不行!

陆海空都不行,日本工业水平可想而知!

关于二战时期日本的工业水平,只能说,在当时的亚州是一流的。和欧州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差距很大,和美国就更没法比。日本之所以敢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是因为甲午战争日本占了大便宜,不但割走了中国领土台湾,还狠狠地敲诈了清政府一大笔钱。强盗一但得手,食髓知味,野心就极巨澎涨。日本立即用搶来的钱扩充军备,野心勃勃地的要“先占领滿蒙,再占领中国,进而征服世界”。和它的野心极不相称的是:日本的工业水平并不高。钢的年产量只有将近七百万吨,工业技术水平,只能在落后的亚州做个领头羊。可是历史又一次给了日本一个天大的机遇: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东北军几乎是毫无抵抗就全部逃进了关内。日本兵不血刃(几乎没有战损)的占领了全东北。不仅获得了大片的领土、丰富的资源,3000万可以任意奴役人民。还有东北军留下的大量现成的军事装备。和毫发无损的军事工业生产体系。于是整个日本陶醉了,随即喊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但是口号归口号,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之下,日本人泥足深陷,不得己和中国人打起了“持久战”。日本工业水平心短板立即显露出来。不仅产品的数量难以应付巨大的战争机器正常运转,质量的低劣,也让它们吃尽苦头。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核心就是武器装备。看看日本人当时的武器:三八式步枪、南部十四式手枪、歪把子机枪…。全都是一身的毛病。成了当时军工界的笑话。为了將就捉襟见肘的工业生产能力,日本一直不愿意列装冲锋枪,就是怕费子弹。日本的坦克也就是在面对国军,和土八路时耍耍威风。在诺门罕和苏联坦克对战时,立刻成了铁皮棺材、话靶子…。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导致战争后继乏力,尽管日本举国上下勠力同心,老弱妇孺齐上阵,把家里的铜盆、铜碗、柜鼻子都献出来造子弹,日本还是失败了。如果(虽然历史不能用如果。)九.一八后的东北军正常御敌,以当时东北军的实力,虽然不能驱倭寇出境。和敌人缠斗两、三年是没有问题的。如此:就会使日本陷于苦斗,日本工业能力很快就会疲于应付。如果,中央政府的军队,再全力从南方压过来,日本就会腹背受敌,胜败真的很难予料,二战的历史可能会改写了。

总体来看,可以这么形容——吊打亚洲其他各国,和意大利持平,离英法苏美德还有不小的差距。

日本的制造业份额排名世界第6,但考虑到其相对庞大的人口,人均工业产值上应该就不会如此出众,当然和之前日俄海战时主要依靠英国造舰技术的日本比起来,此时的日本工业制造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总体来看,他们的工业制造很多还在向更发达先进的欧美学习,但已经注入了很多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因素。

以下举例。

☆1钢盔 日军的钢盔是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引进的,本来就是舶来品,第一种钢盔类似于美国的M1917型钢盔,这种钢盔在中国东北进行了测试,但很快就被放弃。日本钢盔的第二个尝试就是他们的未来盟友德国的M1935型钢盔,而德国人的制度和头盔都可以用无可挑剔来形容,相对于德国版,日军的钢盔圆顶更大,这明显是为了方便在冬季帽饰上佩戴,后来由于当时的中国军队也有很多装备着购自德国的M1935钢盔,日本也随之放弃这一版钢盔的发展了。

第三款钢盔就是日本人独立制造了,于1930年(皇纪2590年)正式装备部队,九○式铁帽就此登场,之后又升级为1938年的九八式铁帽,但由于贫弱的军工生产能力,实际装备的九八式铁帽比不上九○式普遍。

☆2枪械 日军的枪械总体来看属于自主研发配置的水准,但从战时的表现来看,很明显比起德国和美国等顶尖工业强国还差很多。二战中,日军的主力步枪是6.5毫米的三八式和7.7毫米的九九式,轻机枪是6.5毫米的九六式和7.7毫米的九九式。

但对于更先进的枪榴弹发射器,日本人就不得不向德国盟友求助了。比如二式枪榴弹发射器,实际是德国武器的仿制品,是1942年5月开始研制的,这得益于那批德国枪榴弹发射器和反坦克榴弹实物突破封锁运抵日本,大概是日本感觉自己的现有装备打美国人有些吃劲了,而在1942至1943年,这种武器大概生产了近5万个,而1942至1944年他们的德国盟友则生产了140万个。

这种武器的杯式和套筒式两种型号其来源实际上也就是美国和德国型号。

而从机枪武器的配置上,也可以看出日军工业生产的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九六式轻机枪,其性能要比之前的十一年式轻机枪出色,但没办法,武器生产速度跟不上前线需求,只能让十一年式部分配备服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时日本的很多工业制造品身上仍能看到很多欧美国家的影子,但他们自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创新了。因此,很多在战争期间或者前后注册的公司发展到了今天,成了国际上的名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二战装备制造业发展史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二战装备制造业发展史研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