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装备制造业 >详情

先进制造技术涵盖那些技术(院士纵论“5G+工业互联网”赋能新型工业化 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发布时间:2024-03-02 22:10:14 装备制造业 442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11月20日,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开幕。

开幕式现场与会嘉宾认真聆听主题演讲,并用手机拍照记录。

先进制造技术涵盖那些技术(院士纵论“5G+工业互联网”赋能新型工业化 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

新一代智能制造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将推动形成这次工业革命的高潮,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生态,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希望组建形成一个“天网”,把信息通过通信卫星传到地面,再通过5G+传到手机上,实现太空与指尖的互联。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以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MaaS(模型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构成的“云智平台”,将以小切口的方式使更多企业应用到人工智能大模型。

本版图片均由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开幕。围绕“推进数字、网络、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AI赋能工业操作系统”等议题,院士专家作主旨演讲。

■周济

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

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指出,如果说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展,那么新一代智能制造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将推动形成这次工业革命的高潮,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生态,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

周济表示,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数字、网络、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先进制造,根本任务是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智能制造贯穿产品、生产、服务等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在工业互联网和云平台的支撑下交融成为智能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的出发点和目标点都是制造业优化发展,智能是赋能技术为主导,制造是本体技术为主体,两者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制造技术,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技术路线。

周济为2023—2027年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出了4条建议:一是推进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二是开展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攻关、试点和示范,三是筑牢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关键底座,四是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

周济表示,今后15年,正是“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工业完全可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为主要支撑,推进建设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有机结合,推进数字、网络、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集中优势力量打一场战略决战,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实现中国制造工业的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李德仁

组建“天网”实现太空与指尖的互联

“将地面上的5G和互联网飞到天上去……构成一个能够为全地球、全人类服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介绍,2013年至今10年间,国家投入资金解决“卫星成网”问题,致力于把信息的分离变成时空的融合,把服务迟缓变成服务畅通。

“这个目标我们科研已经做完了,现在需要的是产业化。”李德仁说,希望组建形成一个“天网”,把信息通过通信卫星传到地面,再通过5G+传到手机上,实现太空与指尖的互联。

在李德仁的带领下,目前武汉大学已研制出3款卫星并已发射升空。据介绍,2018年,珞珈一号01卫星发射成功,目前已完成夜光遥感130米地表分辨率数据的发布与运行服务,用户包括美、英、德、法等16个国家,初步验证了低轨卫星增强北斗与GPS导航卫星信号的可行性。今年1月,珞珈三号01卫星发射入轨,成为首颗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遥感卫星。5月,珞珈二号01卫星发射入轨,目前已建成业务化的“云+端”遥感应用系统,将首次实现“天+端”移动设备操控高分辨率SAR卫星应用服务。

打造天地连接成网的“地网+天网”信息基础设施,在李德仁看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中国人可以独立自主地完成。“系统搭建完成后,它是智能的并且能够服务各行各业,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邬贺铨

人工智能重新定义工业互联网平台

“MaaS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接口。”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以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MaaS(模型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构成的“云智平台”,将以小切口的方式使更多企业应用到人工智能大模型。

邬贺铨介绍,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目前已有的基础大模型还很难直接应用于工业领域,需要基础大模型提供方与企业合作开发行业大模型,“将特定场景的专业数据加入基础大模型进行再训练,优化出行业大模型嵌入PaaS,将生成式AI能力注入工业操作系统”。

受限于专业能力与资源实力,中小企业开发并应用行业大模型更多是“可望而不可及”。在邬贺铨看来,可以把大模型缩简并通过在PaaS和SaaS间插入一个MaaS新模块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大模型接口,可加入企业自身数据对模型进行精细化应用,“MaaS赋予大模型个性化能力,解决了传统工业互联网平台面临的企业定制化需求和规模化盈利的矛盾”。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在“重新定义”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SaaS服务模式。邬贺铨介绍,SaaS以提供软件应用程序为服务,具有资源共享、降低维护成本等特点,但也面临着定制化程度低、使用频率低、获客成本高等难题。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自然语言成为软件应用程序的界面,客户通过人机对话就可以直接调用符合业务需求的功能,“显著降低调用程序的门槛,节约企业应用成本”。

“中国的工业互联网软件是个万亿规模的巨大赛道,在国产化方面仍需努力。”邬贺铨建议,“我国需通过标准化软件框架,积极参与和主导开源社区建设,选择重要行业软件入手建立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