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装备制造业 >详情

制造业如何提高技术研发(如何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战略措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3-23 18:23:52 装备制造业 757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我国已经连续数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国制造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切实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制造业如何提高技术研发(如何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战略措施有哪些?)

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不强,关系到我国制造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与话语权。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和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对研发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管理、订单处理、物流运输和终端营销七个构成环节进行针对性优化,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运行效率。

从上游来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制造业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进行自主创新,才能打造与提升核心竞争力,弥补和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并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为此,制造业要想培育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增强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创新意愿,有效聚集自主创新所需的资金和人才等各项资源,并健全产学研良好互动机制,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科研成果的落地率和转化率。

制定完善的原料采购计划,对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可抗力风险、人为因素风险和市场行情风险等进行充分评估,特别是涉及到某些关键领域的核心零部件进口时,不确定性因素更多,更应该对有关进口管制等政策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在此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料采购成本,并保证所采购的原材料质量和标准,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从中游来看,逐步实现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的过渡,积极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制造经验,采用小批量生产和柔性生产等方式,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多种需求,注重制造的绿色化、智能化和服务化、高端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员工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确保员工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规范操作,降低不良品率以提升产品质量,把质量优先作为做大做强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我国制造整体形象。

为了对所生产出的产品加以高效仓储,制造业企业既要重视仓储硬件设备投入,又要重视仓储软件的高效运转,加强仓储管理人员业务培训,适当提高仓储人员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降低物资浪费和损毁。提高客户订单处理能力,对订单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及时回复,保证按时交货,不断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依赖度,以确保企业正常经营。

二、注重和积极培育我国制造业领军型企业

一般而言,领军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因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对整个产业而言也发挥着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产业链优化的效果。制造业领域有没有领军型企业及领军型企业数量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强弱的重要标志。

我国之所以和世界制造强国存在较大差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制造业领军型企业数量太少,缺乏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促进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必须注重培育领军型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链优化中的“补链、延链和强链”作用,不断增强其构建全产业链或聚合型制造业产业链的能力,以提高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企业,代表着我国制造正不断崛起,因此,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不仅要发挥国有企业在重大装备和技术整体创新方面的巨大优势,促进更多国有企业成为领军型企业;

也要着力发挥民营企业在体制机制上的灵活性,对表现不俗和巨大潜力的民营企业给予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项资源的支持,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并逐渐使其成为龙头企业和领军型企业。

同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更多僵尸企业尽快出清,在有效降低杠杆率的基础上,把有限而宝贵资源配置在更有发展前景和空间的制造业企业上,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人才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为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和制造强国建设培育亟需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高技能等各类人才。企业家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领头羊,必须积极培育有世界眼光的企业家,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企业家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带领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壮大。

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机制。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培育新一代产业工人,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通过提升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国际地位。加强制造业人才需求预测,建立和完善人才信息数据库,在全球化形势下,加大制造业国际市场引智力度,积极引进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

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优化,不仅仅需要培育世界级的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而且还需要大力支持在某一细分行业领域进行深耕细作的中小型企业。对这类企业同样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以持续提升其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控制力,从而为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我国制造业已于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从企业内部角度看,先进制造业特点首先表现为技术的先进性,是一个能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先进技术体系,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渗透到制造业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了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引发了制造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

在一定区域空间内,产业集群囊括了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以及金融机构和其他交互关联性的企业等多个经济主体,如此高的产业集中度和区域内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效降低采购成本、顺利实现产品销售,从而更易于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而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

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和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利于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必须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更大程度扩大对外开放,虹吸全球先进制造业企业集聚,高效汇聚和引进紧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项资源。

同时充分利用我国市场需求巨大和人力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不断增强制造业企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注重引导集群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注重生产制造的信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

由于逆全球化现象频频抬头,集群发展必须从依赖外需市场转向基于内需市场、注重集群的本土化发展。注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良好发展,凸显先进制造业的服务化。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需要打破行政区域和空间限制,在更广阔空间范围内高效整合资源和统筹协调,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此外,产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造业产业链优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加大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和有关工业软件等投入力度。

不断完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而且要极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才能有效提高产业链韧性和产业链水平,进而增强经济韧性和活力。

四、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优化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打造高效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制度供给。

在此过程中,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建立更加有序和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不断降低制造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推动生产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利益分配机制,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通过实施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政策机制,不断营造更加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具有我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逐渐减弱,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日益高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制造业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意愿,以致于出现产业空心化、虚拟经济过度挤压实体经济的不良态势。因此,应不断健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等政策体系。

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并不断降低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完善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逐步拓宽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并降低融资成本,特别要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其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产业链控制能力。通过不断完善对中小微企业支持机制,可以不断横向、纵向扩展制造业产业链,有效提升制造业产业链整体水平。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渐减弱的形势下,必须深化市场准入制度,进行负面清单管理,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不断制定和完善制造业企业节能、节地、节水和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通过优胜劣汰促进和引导制造业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为了有效推进企业品牌建设,必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切实保证产品质量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制造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其实施数据库动态管理和评价,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制造业企业不仅是产业链节点企业,而且还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除了制造业企业做好生产经营之外,还应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更好体现社会公民的身份和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在全球化发展日益深入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必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力度,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才能获得更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完善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体制建设,更好推动制造业企业对外开放。

有关部门应对外商投资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不断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机制,不断落实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并在外汇管理、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等方面进行有效改革,不断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并积极引进制造业产业链优化亟需的技术人才和高端人才。

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为此,必须加强对外投资立法,为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提供法律保障,不断规范其经营行为,切实捍卫其海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