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装备制造业 >详情

飞机制造技术专业高校排行(盘点国内那些制造过飞机的航空院校)

发布时间:2024-03-06 21:55:46 装备制造业 690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1949年建国之后,自1952年国内的航空院校开始进行合并、重组和新建,一大批的航空类院校在中国大地上崭露头角。今年就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4所航空类大学搞了建校70周年庆典。

由于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都合并、重组了解放前相关院校的专业、系科等,他们的建校历史则貌似更为悠久。

飞机制造技术专业高校排行(盘点国内那些制造过飞机的航空院校)

既然同为航空类院校,有没有制造过飞机则可以侧面证明一些院校的真正实力,那么我们就盘点一下各个院校成立后制造飞机的情况。

以下主要内容均来自于各个高校“官网”的“官方报道”,个别图片引用网络图片,特此说明。主要考虑原航空航天部所属院校,其他高校或有遗漏。

一、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校坚持与国家重大战略同频共振,形成了“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优势特色,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

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

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在轨可控展开。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主持参研的火星车移动系统、转移坡道机构助力“祝融号”实现火星表面巡视探测,多项技术成果支撑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看起来网络上所言不虚,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类学科比较牛,相比而言航空就稍弱一些。

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建校70年来,北航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在航空动力、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颈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

1958年,在党的总路线和教育方针指引下,北航开展勤工俭学,提倡并实践教学与科研、设计、生产的四结合,开展了航空型号研制工作。

全校师生在100天内,完成了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北京一号”轻型旅客机的研制,同年9月24日试飞成功,并进行了京沪间2500公里的航线试飞;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于同年9月22日在东北白城子靶场发射试验成功;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即在安2型飞机上安装了自行研制的无人驾驶控制系统,将该机改装成无人驾驶飞机,于同年9月25日试飞成功,为我国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展开了先河。

看起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确实没有“吹牛皮”——“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这句话还是有充分依据的。

三、西北工业大学

学校强化科研创新,科技贡献突出。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上,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在我校。现建有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防科技创新中心,5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14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校重点参与了大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等10个国家重大专项的论证及科研攻关,深度参与了两机专项论证、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学校开我国无人机研制之先河,实现我国第一个整套无人机系统、第一个无人机生产线等出口海外,拥有我国唯一的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中心,建有我国高校唯一的无人机专业化飞行试验测试基地,全面推进无人机科研与产业发展。国庆60周年阅兵中,整个无人机方队由我校自主研制生产;建军90周年阅兵中,我校无人机第二次以整个方队入列阅兵式,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国庆70周年阅兵中,我校无人机再次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三大奖20项,省部级一等奖58项,科研经费到款累计超过170亿元,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看起来西北工业大学在飞机的制造领域还是弱于北航的,没有搞出来载人飞机,全国第一架无人机还加了“小型”这两个字的定语,估计也是怕北航找麻烦。

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校科学研究能力持续增强。

建校以来,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18项,其中国家奖82项,建有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8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取得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在国防科技领域,学校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有多项技术在“嫦娥”系列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看起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飞机的制造领域还是非常给力的,在无人机和直升机方面应该比较厉害。

五、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1958年10月,由沈航师生自主研制的“沈航一号”飞机试飞成功。学校成功研制了三款新能源飞机,其中中国首型电动双座飞机“锐翔”(RX1E)是国家民航管理局颁发“适航型号合格审定证书”的第一款电动轻型飞机。(注:该段引用自“百度百科”)

学校2011年组建省属事业单位——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系统开展新能源电动飞机研制工作,相继有多款型号取得型号合格证、完成首飞、科研试飞等工作,奠定了学校电动飞机研制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地位。2021年10月,国家工信部新能源航空器专项确定由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牵头负责,获批国拨经费2.39亿元;2021年辽宁通航研究院新能源电动飞机研发创新团队获中国航空学会创新团队奖。(注:该段引用自沈航官网)

锐翔飞机喷涂的“沈航”标识

2019年10月28日上午11时,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通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新能源电动飞机RX4E在沈阳法库财湖机场成功首飞。

该型飞机的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航空产业和技术创新“大小齐飞、油电并进”的全面发展。它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四座电动飞机的空白,开辟了通航飞机市场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开创了我国乃至世界通航市场电动飞机商业推广和应用的先河,对推动我国绿色航空技术发展,为建设“航空强国”和“交通强国”发挥重要作用。(注:该段引用“新闻报道”)

看起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飞机的制造领域还是有非常独到之处的,制造的基本都是载人飞机,这对飞机的安全性要求就比较高。沈航官网对锐翔系列电动飞机的介绍用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提法,有些令人费解,似乎改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似乎更为妥当。

六、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比较低调,翻遍了学校的官网和“百度百科”都没能查到制造飞机的信息,那或许就是真正的没有制造过飞机。

七、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真的是“名副其实”,好象确实以“管理”、“财经”类学科为主,制造能力比较弱一些,翻遍了学校的官网和“百度百科”都没能查到制造飞机的信息,那或许也是真正的没有制造过飞机。

八、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在国内无疑是非常牛X的存在,但是建国后清华大学的航空系合并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的成果似乎也不能落到清华大学的头上。

2004年,清华大学成立了“航天航空学院”,把“航天”放在了“航空”的前面,感觉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些错位竞争的意思(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代表清华大学的观点)。

目前没有查到建国后清华大学制造飞机的相关资料,只有参与论证的资料。

九、其他目标院校

其他存在制造飞机可能性的院校有:国防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经搜索官网均未发现独立研制飞机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多多提供相关院校制造飞机的资料。

十、结论

1、设计并制造过飞机的院校3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典型的标志为:A、有飞机图片;B、飞机机身有相关院校的标识。

2、设计或制造过飞机的院校1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查阅资料中发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所研发或制造的飞机介绍普遍比较模糊,查阅资料后显示大部分存在“设计定型”字样,貌似飞机的制造并不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所为,而且所发布飞机图片也缺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标识(也没有发现“南京航空学院”的标识),证据存在“瑕疵”。

3、其他院校:目前看其他院校主要从事相关的理论研究、论证等工作,更偏重于学术方面。但是清华大学在“爆震发动机”方面进展神速,目前已经出现世界领先的苗头,相信制造出相关的空天飞机也是有非常大的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