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装备制造资讯网!

装备制造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装备制造业 >详情

经典制造体系依靠信息技术(打造六大体系,江苏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发布时间:2024-03-10 01:11:28 装备制造业 241次 作者:装备制造资讯网

记者从9月20日省政府举行的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今年6月底我省出台实施《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以来,全力推动27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打造六大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坚实支撑。

今年上半年,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国、好于周边,特别是新三样出口增长29.6%、总量居全国首位。1-8月工业开票增长2.5%,工业用电量增长6.3%,工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

经典制造体系依靠信息技术(打造六大体系,江苏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发布会上,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做强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持续打造六大体系。

着力打造"1650"产业发展体系。坚持把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作为制造强省建设的总抓手,在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持续巩固全省产业优势。一是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二是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组织开展16个集群"强链补链延链"专题调研,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建立5000家左右重点企业库,强化政策、人才、资金等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印发实施"1650"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逐群逐链建立"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智改数转"、传统产业焕新、服务体系建设等4大方向,优化设立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

着力打造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产业链上下协同、政产学研用一体推进的产业创新体系。一是切实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着力形成"点上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标杆引领、链上有制造业创新中心协同创新、面上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覆盖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争取通过3-5年努力,实现16个集群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全覆盖、30条优势产业链和省级以上领航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覆盖。二是系统推进创新项目实施,研究制定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实施方案,每年实施不少于50项的协同攻关项目,加快突破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产品。三是系统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定期编制发布新技术新产品目录、信创产品图谱等,每年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1000项以上、首台(套)装备50项以上、首批次新材料10项以上、首版次软件50项以上,突破初期市场应用瓶颈。

着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体系。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一是推进传统产业焕新,聚焦轻工、纺织、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六大传统行业,开展"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等五大行动,力争通过3-5年努力,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基本出清,重点行业老旧装备全面更新,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省市联动打造一批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应用示范标杆,高标准推进国家车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先导区建设,重点支持氢能、储能、第三代半导体、先进通信等未来产业发展,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三是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滚动实施百项重点节能降碳工程,定期发布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引导企业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持续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每年新增国家绿色工厂50家、绿色工业园区3个左右,省级绿色工厂300家左右。

着力打造"智改数转"推进体系。深入推进"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制造业"智改数转"重点工作清单》,持续推动"智改数转"走深向实。一是提升企业改造意愿,省市县协同对规上中小工业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免费诊断,聚焦"1650"产业体系,逐群逐链编制实施指南,开展政策宣贯和行业供需对接活动,推广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和实施路径。二是分类分级精准推进,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设备和业务上云、广泛应用小快轻准的软件系统,推动"双千兆"网络和"5G+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建设,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布局建设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网络化集成改造。支持集群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循序渐进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改数转"标杆企业,争创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三是强化资源要素集聚。逐群逐链开展优秀服务商遴选,支持园区和平台企业合作建设区域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综合服务。引导各地对企业"智改数转"项目投入给予贴息补助,用真金白银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急难愁盼的问题。

着力打造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着力打造一批优质本土品牌企业,全面提升江苏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一是做强头部领航企业,遴选200家左右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一企一策"精准支持。二是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梯度培育、创新能级提升、协作配套强链、质量品牌创优、高价值专利培育、数字技术赋能、特色金融助力、服务体系升级"八大工程。每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不少于30家。三是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举办金融赋能制造强省系列活动,组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专场对接。全面落实先进制造业企业、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持续抓好"苏政42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8条"等稳经济稳工业一揽子措施贯彻落实,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着力打造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体系。通过夯实基层基础、优化整合资源、增强服务能力、完善评估机制等推动企业公共服务增量扩面、"1650"产业服务提质增效。一是构建全省"一网四库三级机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是建设企业服务"一张网"、服务资源"四个库",健全省、市、县三级公共服务机构。二是构建四链融合的"1650"产业服务体系,聚力做好政策信息服务、技术创新服务、投资融资服务、智改数转服务、人才引育服务和市场开拓服务。三是培育壮大优质服务主体,高标准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见习记者朱嘉琪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